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新聞】儘管華為接連被美英拒於門外,但根據市調機構 Dell’Oro報告指出, 2020 年第一季全球 5G 通信設備市場中,華為仍以 35.7 % 的市占率排名第一,愛立信則以 24.6 %排名第二,諾基亞以 15.8% 排名第三,華為是如何在這波危機中繼續佈局他們的 5G 發展策略?(責任編輯:何泰霖)
擁有多項 5G 標準專利項目成為領先亮點?
華為表示他們早在 2009 年投入 5G 研發,積極參與 5G 標準制定,是電信業中唯一能夠提供端對端 5G 全系統的廠商(核心網、傳輸、基地台、終端設備)。華為在 5G 領域已投入超過 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177 億元),在晶片、處理器、演算法、天線、散熱等 5G 關鍵領域持續進行基礎研究,現階段從事 5G 產品研發團隊的人數超過 1000人。
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分析公司 IPlytics 發表的調查報告表示,全球共有 21571 個 5G 標準專利項目(至 2020 年 1 月 1 日),當中華為擁有 3147 項。
看準物聯網需求提升,5G 將成為關鍵技術

(透過 5G 達成全場景智能生活。圖片來源:unsplash)
華為預計到 2025 年,個人智能終端數量將達到 400 億,全球連接總數達到 1000 億,大部份裝置將會線上化。隨著 5G 發展,一個 HUAWEI ID 登入就可讓用戶與螢幕、網路、內容、體驗無縫連接使用,是全場景智能化體驗的重心。5G 技術屬於重要組成部份,為實現智能家居、遠距辦公、運動健康、智能交通、雲端 VR / AR 等應用,華為未來會從 5G 智能手機、路由器、 Wi-Fi 、AR/VR 、 終端設備、車載裝置、工業 IoT 連接模組等智能化設備,建構 5G 全場景智能生活。
追求創新,也必需滿足既有 4G ,擴大使用族群
華爲的 Balong 5000 5G Modem 能夠實現 2G、3G、4G、5G 多種網路模式,有助降低多個模式之間切換所產生的時間延遲與功能消耗等問題,提升用戶 5G 體驗。這個處理器支援多種豐富產品形態,包括家庭寬頻終端機、車載終端、5G 模組等。另一方面華為擁有全球首個以 ASIC 晶片為基礎的小型用戶終端設備( CPE )與 [email protected] ,並曾在韓國 LGU+ 展示過相關技術 ,其峰值速率達到 2Gbps。
未來 5G 建設重要元素:技術、設備並進

(圖片來源:pixabay)
華為 5G 基地台的每月生產能力達到 5000 座,預期明年更可提升至 1.25 萬座。
5G 手機方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資料,華為在 2020 年首季的 5G 手機市場佔有率為 33.2%。目前他們提供的 5G 手機有 Mate Xs 搭載有 5G 的摺疊式智能手機、搭載 Balong 5000 處理器的 Mate20 Xs(5G)、搭載 Kirin 990 5G 處理器的 HUAWEI P40 系列及支援最多 5G 頻段的無線寬頻產品 5G CPE Pro 等等。
華為表示會以技術、生態、應用、AI 人工智能、雲端、專業服務等構建 5G 能力。未來 5G 將成為物聯網連接的平台,5G 技術將會成為全球兵家必爭之地。
編按:華為自 2009 年在 5G 領域投入大量技術與設備研發,成為市場領頭羊,然而其資安疑慮卻遲遲未解,更接連遭到英美封殺。以下為 TO 整理華為 5G 資安相關報導:
(本文經合作夥伴 unwire.hk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高層解畫「華為 5G 生態藍圖」:技術、生產、應用層面剖析 〉。);首圖來源:unwi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