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中國在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兩大疫情的影響下,不僅大量豬隻死亡,要從國外進口豬肉也因物流因素受阻;另一方面,航空公司因為各國的邊境管制政策,禁止客艙出入境,導致飛行停擺,並且大規模裁員。
兩邊的空洞可以藉由相互合作來填補嗎?疫情下還有哪些可能的發展契機呢?(責任編輯:賴佩萱)
中國 2018 年末起開始爆發非洲豬瘟,令全國多個豬場豬隻病死,政府需要大規模撲殺豬制止瘟情蔓延,《路透》(The Reuters)報導,事件導致中國超過 60% 的母豬死亡,令中國養豬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同時因產量大減,導致豬肉價格長期高居不下,加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多個行業停頓,中國老百姓需要付上高價才可購買從前價格相宜的豬肉,嚴重影響民生。
空運公司的大好時機,從美、歐運豬回中國賣
面對市場豬肉短缺,重新培育豬隻已成迫切情況,中國政府積極提供協助,從 2020 年起不少中國養豬戶向外國招手,購買活豬運回中國開枝散葉。這種作法除了外國豬農賺取意外之財外,由於需要委託空運服務運回中國,使貨運公司得到巨大的盈利增長。
《彭博》(Bloomberg)報導,俄羅斯貨運公司伏爾加第聶伯集團(Volga-Dnepr Group)在 2020 年起至今已為中國買家委託運送 3000 多頭豬。這些吵吵鬧鬧的法國豬被人用木板圍起,就這樣送上波音 747 的貨機內,再飛到 1 萬又 400 公里的中國卸下變成了中國豬。
伏爾加第聶伯集團為全球大型貨運航空公司之一,除了擁有眾多波音 747 飛機外,最大特色是擁有全球最多安 124 運輸機(An-124 Ruslan)的航空公司。
法國豬隻繁殖公司 Axiom 分析師瑪普希帕拉雅林根(Marie Pushparajalingam)指出,中國情況這就像二戰後面對的窘境,指中國豬損失過半,需要盡快恢復數量。Axion 在 1 月已派出 2 架 777 包機運豬,3 月時再派 2 架 747 包機,共運送了 3400 多頭豬,但根據合約 Axion 還要運送最多能承載達 6 架飛機的豬隻。
據統計,縱使疫情及中美關係不穩,但截至 2020 年 4 月為止,中國已從美國進口逾 25 萬噸豬肉,超越歐洲成為中國最大豬肉供應商。並輕易超過 2019 對外購買豬肉共 24.5 萬噸的總數,可見外國豬已成為中國養豬業重建的重要來源外,亦是在缺乏中國豬供應下最重要肉類替代品。
與此同時亦為在全球經濟低迷大受打擊的航空業,反令專門用作貨運的航空公司需求量大增,成功逆市擴大。
伏爾加第聶伯集團創辦人伊賽金(Alexey Isaykin)表示,全球航空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具挑戰的時刻,然而對貨運業卻是黃金機會,「從前空運貨物,有 50% 的份額是從載客飛機下的行李艙運載,但是隨著疫情飛機班次大減,對貨機需求激增,令我們運送價格翻了一翻。
疫情越嚴重,航空事業版圖越大?
伊賽金公司除了為中國運送豬隻外,亦為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等國家運送口罩、防護服甚至消毒車等衛生裝備。「冠狀病毒的傳播令我們貨運足跡不斷擴大,例如我們剛從中國運送醫療用品前往非洲,又獲得拉丁美洲的新訂單。相信印度將為下個市場」。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的數據顯示,4 月份的貨運需求,比 2019 年同期下降了 28%,然而同一時間運載能力卻下降了 42%,顯示不同公司委託空運服務時,未有放滿飛機空間。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估計,伊賽金的公司的股價已經漲至約 7 億美元,截至今年 4 月,Volga-Dnepr 的銷售額與 2019 年同期增長了 32%,達到 6.3 億美元,而伊賽金亦預計,今年收入將增長 33%,達到 20 億美元。
《彭博》指出,目前空運的貨品中醫療產品口罩、防護衣仍占全球空運的 50% 以上。不過隨著部分國家疫情和緩,伊賽金亦運送醫療用品數量在下半年將會下降,已相應將運費調低,但仍會高於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因為仍然很少航班往來」。
不過伊賽金亦指出,當豬隻運往中國的同時,一些生產線正在從中國撤離,例如他們近日接受委託,將生產口罩的機器從中國運到俄羅斯。「這是很有趣的情況,需要關注,這些重要生產設備正在撤離中國,減少對中國依賴,而這個情況將會在 2020 前加速撤出」。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新冠疫情下的空運公司 靠運送活豬、醫療用品起死回生〉。)
更多上報的文章
- 搶下華為訂單之後,中芯擬募資 800 億申請回歸上海 A 股
- 【遊走灰色地帶索資】警察調閱 LINE 資料,讓通訊 APP 業者兩面為難
- Apple、Google 推出新冠肺炎 API,讓第三者開發符合防疫需求的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