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未來戰開打】Nikola 開發「新式製氫法」,綠能卡車預計明年上市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丹麥「哥本哈根能源效益中心」(Copenhagen Centre on Energy Efficiency)資料指出,氫燃料電池能量為 4 萬瓦特小時/公斤(Wh/Kg),即 1 公斤氫燃料電池 1 小時能發電 4 萬瓦特;相比之下,現時最好的鋰電池能量只有 260 Wh/Kg;然而,以氫氣作為電力驅動的來源卻一直有污染大、效益低、儲存難的缺點。

和 Tesla 同樣角逐電動車市場的美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公司  Nikola,對氫燃料電池做了哪些改良? Nikola 的電動車又有什麼優勢?(責任編輯:賴佩萱)

雖然 Nikola 能否憑藉氫燃料電池,在卡車產業殺出一條血路,恐怕多年以後才會見分曉,但最近這家亞利桑那新創公司,顯然在那斯達克高調完成了驚人的「搶灘登陸」,除了為公司發展募得大量資金,還讓創始人 Trevor Milton 搖身一變成了億萬富翁。

Nikola 初試啼聲驚豔全場,上市三天市值直逼福特

Nikola 共發行約 3.6 億股,上市首日其股價先應聲竄漲 5%,後又小跌不到 1%,以 33.75 美元收盤,市值約為 120 億美元(約台幣 3600 億元),就在大多數人覺得 Nikola 股價可能會長期原地踏步時,它們來了次「小宇宙爆發」,掛牌交易第三日時,Nikola 股價已經成功翻倍(73.27 美元,市值 264 億美元/約台幣 7920 億元),歐洲投資人們最買它們的帳。

作為對比,美國傳統汽車巨頭福特,市值僅有 300 億美元。

作為公司最大股東,Milton 手中的股票價值 81 億美元。《富比士》估計,現在的 Milton 身價已經是 2019 年的六倍有餘。

預見先機?投資者早就準備好了!

最近幾個月裡,投資者對 Nikola 的興趣也在逐步變濃。據 Milton 介紹,除了那斯達克的股東們,他的公司幾乎已經和世界上所有主要的 OEM 商搭上了線。當然,除了成功上市帶來的影響力,Nikola 也得感謝 Steve Girsky,正是這位通用汽車前副主席的一番操作,才讓它們得以聲名鵲起(與其他新創公司的 IPO 路徑不同,Nikola 能如此迅速登陸那斯達克,主要是因為它們逆向收購了Girsky 的上市公司 VectoIQ)。

「事情開始變得越來越有趣了,那些敞開懷抱想要合作的公司,原來我們都不敢想。」Milton 說道。從他話中話外的意思來看,Nikola 可能最近會公布新的重量級合作夥伴;眼下,它們已經在與歐洲商用車巨頭依維柯合作,打造一款純電版卡車,預計 2021 年正式開售。此外,博世、美馳等商用車領域的巨頭也是 Nikola 的合作夥伴。

純電動皮卡搶先商機,即使尚未問世,訂單尋問已頻頻

據悉,Nikola 已經拿到了Anheuser-Busch 公司價值 100 億美元的訂單,這就意味著 Milton 的公司,要交出 800 台新能源巨獸。雖然現在的 Nikola 還沒什麼收入,但明年正式「開張」的它們,銷售收入將從 1.5 億美元一下竄升至 2024 年的 32 億美元。按計劃,Nikola 將在四年內賣出 7000 台純電卡車與 5000 輛氫燃料電池卡車。

除了半掛卡車,上週末 Nikola 還宣布,本月開始接受氫能源與純電動皮卡的訂單,Milton 認為這塊額外的營收,抬高了投資者對公司的期待,因為大多數的分析師與投資者都沒想到,我們的皮卡產品能這麼快面世。

當然,Milton 並未公布 Nikola 的皮卡產品會在何時何地量產。不過,他依然對預定量信心十足。「6 月 29 日預定通道開啟後,想必數字會非常驚人,甚至創造歷史。」Milton 說道。

從產品線佈局來看,Nikola 同時對標上了特斯拉與 Rivian,它們要用 600 英里的續航,以及更加方便的補能方式壓過對手一頭。

能源車時代來臨,Nikola 新式製氫法可降低製程汙染

作為未來能源的選項之一,氫燃料電池最近今年越來越受關注,尤其是長途重型卡車。畢竟相對於電池,氫燃料電池系統要輕上不少,而且氫燃料加註比充電快多了。除了上述重量級合作夥伴,Nikola 的朋友清單上,還有韓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 Hanwha 與挪威的 Nel,這兩家公司在 Nikola 氫燃料電池巨獸的征途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與特斯拉類似,Nikola 也想自建氫燃料加註網路以服務自家車輛。本週,它們就宣布斥資 3000 萬美元從 Nel 購買設備。未來,借助水和可再生電能,這些設備每天能生產 4 萬公斤氫燃料。「這些電解器能武裝 5 個重型氫燃料加註站,覆蓋多個州和卡車運輸大動脈。」Milton 在聲明中說道。雖然他並沒有明說首個加氫站選址在哪,但大概會是加州,畢竟這裡對新能源車的補貼非常豐厚。

誕生於上世紀 60 年代的燃料電池技術其實並不新鮮,但此前其成本實在是太高,而且耐久性不足,好在過去十年裡這項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材料與燃料箱的價格都在穩步下降。同時,與此前的工業製氫法不同(靠的是天然氣),新的製氫法用上了太陽能和風能,因此也綠色了很多

雖然 Nikola 的計劃雄心勃勃,但未來它們必然會與現代和豐田等巨頭發生正面衝突;前者本週在韓國開了首個商用車加氫站,而後者已經在洛杉磯港區,測試氫燃料電池卡車很多年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 Knowi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上市三天股價翻倍,市值直追福特的 Nikola 到底有什麼魔力?〉。)

你可能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