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每每發生日食、月食,總引發民眾激烈的討論,畢竟觀看的品質會受到地點、時間、角度、天氣等條件的影響。
今年夏至,全台皆落在偏食帶上,都有機會看到日偏食,中南部更穿越環食帶,可以欣賞到此世紀最後一次的日環食。(責任編輯:賴佩萱)
2020 年的天文盛事即將登場!被譽為「上帝金戒指」的日環食奇觀,將於 6月 21 日下午開始日食。距離台灣上一次見到日環食,已經是 8 年前的 2012 年 5 月 21 日,而且當時是屬於日出帶食,所以在觀測時間上比較不理想。
此生無憾了!抓緊關鍵一分鐘,日環食讓你看個夠
而台灣這次位於環食帶上,全台食分皆超過 0.92,而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台東、澎湖及金門部分地區,食分則超過 0.99。
編按:根據維基百科,食分(英文:magnitude of eclipse,或簡稱 magnitude)是被食天體在食的過程中變暗淡的部分在直徑上的分數;在偏食和環食時,食分大致介於 0.0 和 1.0 之間,而全食則至少 1.0。
「天氣風險公司」也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這次全台灣都在偏食帶內,只要當天放晴,都能夠見到日偏食,不過日環食的環食帶只有通過金門、澎湖、雲林、嘉義、花蓮和台東。
而此次的環時階段,將歷時約 1 分鐘。
台灣在整個 21 世紀只有 2012 年及 2020 年,這 2 次機會可以看到日環食。下一次環食帶通過台灣本島的日環食,得等到 2215 年 6 月 28 日,也就是 195 年後。
所以想在這輩子親眼目睹日環食這個特殊天象,6 月 21 日將是最後機會。
先不要太興奮!遵守 5 大要點,觀測日食不傷眼
在期待日環食到來的同時,先來了解一下,有哪些不可不知的觀賞注意事項及要點吧!
1. 觀賞太陽的時間不能太長
在觀賞日環食的時候,絕對不可以在沒有任何保護裝置的情況下,以肉眼直視太陽,以免造成視力的永久傷害。
根據網路天文館,在觀測日環食時,記得要使用專用日食眼鏡、係數 11 以上的電焊玻璃、1~2 層曝光且沖洗過的黑白底片等「減光器具」,並且要注意,每次觀看太陽的時間都不要超過 20 秒。
2. 針孔成像
網路天文館建議,沒有望遠鏡的人,可以用針孔在紙盒上方鑽一個小孔,並在紙盒底端鋪一塊白色紙板,以「針孔成像」的原理進行觀測。
3. 減光濾紙
除了減光器具之外,市面上也有販售太陽觀測專用的減光濾紙。不過建議使用這種方法的民眾,每次的觀測時間不要超過 1 分鐘。
4. 望遠鏡
有望遠鏡者可以將太陽投影在白色螢幕或紙上,除了螢幕位置不要太接近望遠鏡的焦點外,觀測者本身也不可以太靠近螢幕或望遠鏡鏡筒,以免因望遠鏡聚光而使螢幕或紙燒起來。
5. 望遠鏡+減光設備
民眾若想直接以肉眼,透過望遠鏡來觀看日食現象,網路天文館建議,必須為望遠鏡加裝適當的減光設備,否則也有可能會嚴重損害眼睛。
(本文經合作夥伴 Knowi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錯過再等 195 年!日環食 5 大觀賞攻略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