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在台灣半導體業中,規模最大的是台積電,但開創者則是「聯電」。聯電成立於 1980 年,是台灣第一家晶圓製造廠,比台積電早了 6 年多;聯電也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晶圓製造廠,第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台灣半導體廠。雖然聯電規模相對較小,但聯電在「面板驅動 IC」擁有全球最高的市占率!(責任編輯:郭家宏)
聯電成立於 1980 年,是國內首家晶圓製造廠,並曾創下多項紀錄,但目前晶圓代工市占率 7.9%,落後台積電,不過在務實策略下,聯電於面板驅動 IC 領域仍居世界第 1。
在面板驅動 IC 領域,聯電市占率全球第 1
聯電成立滿 40 週年,兩位共同總經理簡山傑與王石發給員工一封信,表示聯電從幾百名員工,發展至今已有 1.9 萬人,感謝員工與眷屬們的努力與支持。
簡山傑與王石期勉員工們能夠持續攜手向前,不要只看到別人很厲害,聯電在一些領域也有不錯表現,如在面板驅動 IC 領域市占率即高居世界第 1,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驅動 IC 也居領先地位。
聯電近年採取兼顧財務體質改善及持續成長的經營策略,簡山傑與王石說,目前已看到調整成效,不僅去年度盈餘預計每股配發新台幣 0.75 元現金,為 9 年最高水準,今年來產能利用率也維持 90% 以上高檔水位。
為慶祝成立 40 週年,聯電不僅在每個廠區擺設慶祝 40 週年的裝置,並發給員工磁鐵等小禮物,還發給每人 1000 元購物金,自行選購手提包與外套等紀念品。
聯電創下多個第一:首家晶圓製造廠、第一家上市半導體廠
聯電 1980 年自工研院分割成立,是國內首家晶圓製造廠,也是新竹科學園區首家廠商,比起台積電 1987 年成立,聯電成立時間比台積電早了 6 年多。
聯電 40 年來曾創下多項紀錄,不僅於 1985 年掛牌上市,成為首家上市的半導體廠, 2000 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也是第 1 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台灣半導體廠。
聯電經營策略相當靈活多變,除將 IC 設計部門分割成立聯發科與聯詠等多家 IC 設計廠,於 1995 年轉型為純晶圓代工廠,並展開多起合資、合併與收購行動。
1995 年,聯電與美、加 11 家 IC 設計廠合資成立聯誠、聯瑞、聯嘉積體電路公司,並於 1998 年接連取得合泰半導體晶圓廠與新日鐵半導體,2000 年聯電又與聯誠、聯瑞、聯嘉與合泰進行五合一。
聯電在政府尚未開放赴中國大陸投資晶圓廠,協助蘇州和艦設廠,前董事長曹興誠因而被控涉嫌背信,並辭去董事長職務,一度引起軒然大波,最後法院判決曹興誠無罪。聯電於 2013 年 3 月取得和艦科技晶圓廠。
聯電目前共有 12 座晶圓廠,有 4 座 12 吋廠、7 座 8 吋廠及 1 座 6 吋廠,遍及台灣、新加坡、日本與中國大陸,月產能超過 75 萬片約當 8 吋晶圓。
考量半導體產業景氣循環起伏大,聯電不再做盲目資本競賽,資本支出規劃縝密,兼顧客戶需求與資本利用最佳化,以求產業的健康發展。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首家晶圓廠 聯電面板驅動IC世界居冠〉。首圖來源:聯電)
更多關於半導體的資訊
中國強化 IC 設計自主,可能引發台灣半導體業第三波人才出走潮
搶攻車用半導體市場,台積電推出 7 奈米汽車設計實現平台!
搶佔第三代半導體商機,台廠積極投入氮化鎵製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