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左到右)台灣經濟研究院三所所長林欣吾、科技報橘社長戴季全、勤業眾信執行副總經理溫紹群、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詹婷怡、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所組長劉仲祥共同討論量表對台灣數位轉型的重要性。(Credit: 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邱如仁)因應市場需求急速轉變,數位轉型成為企業維持營運彈性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但台灣中小企業常在轉型初期就面臨卡關挑戰;導入雲端運算、物聯網、AI 等解決方案卻容易出現成效不穩定的情況。

企業數位轉型為的不是短期的利潤提升,而是長期的生存與成長。為了讓轉型成功率直線提升,台灣中小企業該如何投對資源?選對方向?轉型過渡期中,企業主又該如何看待考績、KPI 等衡量標準呢?

數位轉型沒頭緒?「轉型量表」幫企業把脈診斷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聚焦推動台灣產業數位轉型,希望透過數據化的方式歸納分析出有效且足以反映實際企業營運狀況的量表數據,有效解決企業經營痛點。由 DTA 主辦, 資策會、台經院協辦,並邀請勤業眾信經驗分享,針對台灣企業數位轉型現況提出指標化量表,協助企業了解自身數位轉型進度及弱點,以期找出關鍵方向,在企業有限預算下發揮最大數位轉型效益。

台灣企業主常有的轉型狀況,嘴上討論數位轉型,但若要執行投入卻不知從何做起?除此之外,台灣中小企業選擇轉型,多半為了解決過去資訊系統包袱,但卻常缺乏全盤策略思考,導致整體系統疊床架屋。

事實上,數位轉型可制定 3 至 5 年目標計畫,從顧客體驗升級、營運流程改造,乃至商業模式再造,非靠建置單一 IT 解決方案就能一蹴而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與合作夥伴觀察台灣企業現況並參酌國際組織、知名管理顧問公司的評量工具,規劃設計出一套客觀的企業數位轉型評估量表,能供中小企業作為未來數位轉型參考。

踏出數位轉型第一步,提供「資訊不足」解方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詹婷怡指出,不論是國內外,中小企業在面對數位轉型時主要有三個挑戰,分別是資訊不足,資源不足與整合能力不足。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資訊不足,致使企業選錯解決方案,選錯服務商,導致轉型失敗;損失金錢之餘,更延誤了自身數位轉型的寶貴時機。

面對資訊不足的問題,國際上最常見的解方包含政府提供具公信力的數位轉型評估表,讓業者做自我檢測。舉凡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提出「工業 4.0 準備度」(Industrie 4.0 readiness),協助製造業者評測數位轉型準備程度,並透過診斷瞭解企業目前處於何種數位化階段。

圖說: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詹婷怡強調數位轉型量表採納海內外數位轉型評估表之案例,以便協助台灣業者有方向且準確的成功轉型。(Credit: 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邱如仁)

數位轉型量表廣納海外成功案例經驗,針對企業數位化投資、企業現況與數位轉型成效三個面向,評估問題癥結,提供量身訂製的企業轉型策略,更可介接合適的轉型服務業者,讓業者有明確的轉型方向。

詹婷怡表示:「數位轉型是企業運用科技解決營運問題來創造新價值的一段旅程。」過程中需不斷地搜集資料做策略調整與判斷,因此企業無需擔心所制定的方向是否正確而裹足不前,掌握自己的核心價值並保持彈性、快速回應才是關鍵所在。

從公司治理到客戶服務全面數位化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研究三所所長林欣吾指出,台積電是台灣產業中數位轉型最成功的典範,從公司治理、策略、技能培養到客戶體驗全面性的實現數位轉型。而中小企業當中健豪印刷亦是數位轉型成功案例,他們除了從工廠設備、製程數位化之外,更將數位化延伸到客戶端服務以及多元化通路,由總經理帶頭深入進行整合,成功將傳統印刷業轉型為服務業。

林欣吾強調:「在現今市場上,企業須以更開放的心態來看生態系中各個角色,未來是共創與競合的時代,不應老是以壁壘分明的立場看待他人,而應思考如何與其他企業共創價值。」

注入數位 DNA,企業轉型從裡到外的代謝新生

在數位轉型量表中,將透過數位投資、數位轉型現況、數位轉型成效等三構面來衡量企業數位轉型程度。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轉型研究所組長劉仲祥指出,數位轉型現況指的是企業在策略、組織文化、技術、營運流程、技能方面的成熟度,透過此量表的分析,企業可了解自己與同業相比在數位轉型上的程度,以及企業投入數位轉型後的效益。

看過許多企業數位轉型失敗案例,勤業眾信執行副總溫紹群指出,數位轉型並不容易,最重要的是企業需自問為何要投入數位轉型?驅動企業數位轉型的緣由為何?願不願意揭開企業核心問題點及人事衝突?沒有破釜沈舟的決心,許多半途而廢的企業大有人在。

而企業數位轉型的 KPI 應由企業主與員工雙方共同討論決定,許多企業跨部門之間的 KPI 存在矛盾衝突,例如業務單位產品賣得越多,對後勤服務單位來說卻造成維護成本越高,這樣的 KPI 設定就有很大問題。

不論是大型或中小企業、製造業或服務業,在面臨世代消費行為改變的此刻,都需有投入數位轉型的決心。不需被單一廠商牽著鼻子走,透過客觀的數位轉型量表,了解自身的現況、設定對的方向,才能以有限資源獲得最大效益。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臉書祭 30 億台幣紓困金急救中小企業!再搭配「線上課程」從 0 到 1 數位轉型
遭肺炎重創,來不及數位轉型?AWS 列清單盤點「數位抗疫」最佳解決方案
CEO、CTO 弱掉了,新冠肺炎病毒瞬間讓企業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