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管理不易,印度 Yulu 如何透過 IoT 突破瓶頸?

【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共享單車曾在中國火熱,但現在絕大多數的業者都收攤了;至於台灣,2017 年 Obike 風光進入市場,也面臨了失敗的命運。然而印度共享單車 Yulu 卻能夠存活,為什麼?(責任編輯:郭家宏)

全球共享經濟發達,為解決許多人通勤困擾,補足大眾運輸工具的不便,不少人選擇共享腳踏車為代步工具,縮短交通所需的時間。Yulu 是印度最大的共享電動自行車平台之一,致力於結合充電式自行車裝置、IoT、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技術,提供永續城市發展的解決方案。

不需要安全帽、駕照就可租,共享電動自行車  成為印度通勤新選擇

Yulu 目前在印度主要的 4 個城市班加羅爾、新德里、孟買、浦那提供服務,看準印度經濟起飛,該 4 個城市人口總計超過 6,500 萬人,Yulu 共投入了 1 萬台電動自行車,今年底更預計拓點服務至 10 個城市。

使用 Yulu 的用戶可以透過手機解鎖、租賃 Yulu 的無樁式電動自行車,且不需要安全帽、駕照就可以租借,對經濟快速成長的印度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零碳足跡」的通勤選項之一。

電信商網路加持,Yulu 建立垂直生態管理系統

消費者看似在手機上只要按下按鈕,就可以享受服務,其實 Yulu 發展了一套垂直的生態系統,透過龐大的 IoT 技術跟戰略操作,克服電動自行車上的管理與維運。

首先,Yulu 的平台採用在印度營運電信商 Vodafone 的 IoT 網路,每台 Yulu 自行車都安裝了一張 SIM 卡以供定位與連線,讓 Yulu 可以即時觀看及控制他們的電動自行車,甚至提供每台自行車的使用數據及效能表現。

Yulu 共同創辦人兼 CEO Amit Gupta 也透露,Vodafone 在他們營運的區域擁有絕佳的網路涵蓋率,加上 Vodafone 的優異的 IoT 解決方案及 GDSP 平台,在 SIM 卡上的部署與管理、安全的私人 APN 網路,都是讓他們選擇合作的原因。

完整的 IoT 解決方案,讓 Yulu 在印度市場站穩腳跟

Vodafone 定位追蹤器提供了良好的使用者介面,提供了 Yulu 安全又有商業可行性的管理模式,並且能夠輕易的與顧客關係管理(CRM)、勞動力管理(WFM)整合,帶來更良好的體驗。

此外,為了解決印度電動車生態鏈充電設備不足問題,Yulu 提供了創新的電池交換網路系統,在當地上百家的小型雜貨店放置電池盒 Yulu Max,透過專有的 IoT 系統 App,讓維運團隊可以在電動車低電量時即時進行充電。

Yulu 面臨的挑戰是要如何提供一個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並打造一個先進的後端系統來維運管理,有了 Vodafone 提供強大的 IoT 技術支持,Yulu 不管是在即時連結、資料傳輸、監控車輛等面向都幫助了 Yulu 在印度共享自行車市場上站穩腳跟。

各國共享單車發展不利,Yulu 如何記取教訓?

共享單車在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失敗的經驗與案例,例如 Obike 在台灣曾面臨管理不彰的營運問題,2017 年風光進軍台灣,隨後卻造成腳踏車隨處停放與腳踏車使用體驗不佳的問題,最終黯然退場,甚至動用政府資源來清除 Obike 造成的廢棄車輛。

Yulu 透過強大的後台維運管理系統,也盼能增加自行車的使用體驗,更透過指定區域停放地點、甚至出動人力搬運來管理停車問題、減少亂停的狀況,也積極透過與政府間的合作,在當地打造出一個環境友善的都市移動即服務(Ubran Mobility as a Service , UMaaS)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來源:
《YourStory》:How Vodafone powers Yulu, the IoT-based dockless bike-sharing platform looking to end first and last-mile commuting woes
《KrASIA》:“We’re not copying Chinese bike sharing startups, Yulu is built for India” – Amit Gupta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

【印度人的 WeMo Scooter】Bounce 推出共享機車,用科技紓解印度的壅塞交通
上線 120 天就圈粉 40 萬!GoShare 如何成為網路聲量第一的共享機車品牌?
面對同業與共享汽車競爭,台灣大車隊如何用 4 大創新維持全台最高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