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表示,稜研推出的毫米波射頻系統開發套件BBox,幫通訊晶片、天線、手機或物聯網裝置的業者加快開發5G毫米波裝置。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的專業是天文科學,曾於中研院任職 7 年,當時中研院照出黑洞照片的電波望遠鏡接收機就是張書維任職時建造的。從天文觀測中取得毫米波技術背景,張書維看見了 5G 市場中具備一個毫米波龐大商機。(責任編輯:陳伯安)

5G 時代來臨,各大廠商展現技術厚實力,近期毫米波專業雜誌評選,亞洲地區僅有稜研與日本大廠村田製作所入圍,稜研坐穩全球前 20 名尖端廠商俱樂部

台灣 5G 預計今年第 3 季開台,電信業者紛紛投入 5G 基礎建設,5G 具備的高頻寬、低延遲等特色,也備受期待。

不過,4G 目前使用的中低頻段,因為應用領域多,頻譜已非常擁擠,隨著 5G 時代來臨,屬於高頻的毫米波就成為解方。

毫米波過去應用在比較冷門的軍用、航太、醫療市場,相對而言頻譜資源充裕,不過毫米波因為高頻特性,波長短、能量耗損大,如何讓毫米波傳更遠,成為產業痛點,也考驗業者天線設計與測試技術。

毫米波射頻開發套件源自「台大教授的委託案」

稜研科技(TMYTEK)掌握 5G 毫米波的關鍵技術「波束成型」(Beamforming),因此搭上 5G 行動裝置與小型基地台激增的測試需求。今年初,稜研還被毫米波領域的專業期刊 Microwave Journal 列為全球排名前 20 名的廠商,亞洲只有稜研科技與日本大廠 Murata(村田製作所)入圍。

張書維表示,稜研推出的毫米波射頻系統開發套件 BBox,幫通訊晶片、天線、手機或物聯網裝置的業者加快開發 5G 毫米波裝置。

張書維提到,BBox 的開發契機,其實源自 2017 年台大教授的委託案,對方提到天線開發的測試流程漫長,團隊很難即時驗證,不知道想像的跟設計的結果是否一樣。現在只需設計完天線,即可使用 BBox 進行波束成形,透過軟體調控,也可進行不同訊號傳輸角度的模擬測試,提升測試效率,也成功減少損耗性元件的成本。

中華電信、日月光、智易都爭相買單

如今,BBox 不只打入台灣的智易、日月光等大廠(編按:中華電信也是其客戶),日本電信商 KDDI、多個國際學術單位也都採購。

除了測試需求外,稜研也看準微型基地台市場,推出天線封裝 AiP(Antenna in Package)模組,把射頻主動元件與陣列型天線整合到單一封裝內,瞄準基地台與行動裝置的需求,也吸引日本特殊陶業(NGK/NTK)上門合作。

近期,稜研也跟國內外多家電信商進行合作測試。由於毫米波的波長短,繞射能力弱,容易受到大樓樑柱與隔間影響,可能產生 5G 通訊死角。

稜研則提出 XRifle 解決方案因應,透過加強訊號,或幫訊號「轉彎」的方式,節省電信業者微型基地台的建設成本。「如果車子玻璃可以貼上這類材質或是做成隔熱紙,也許也有機會讓車內訊號變好。」張書維說。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5G測試難題 稜研用毫米波開發套件出擊〉,首圖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感興趣

【台灣半導體新希望!】拍到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台灣的電子技術成最大關鍵
【人類首次凝視宇宙深淵】首張黑洞照片即將曝光,台灣是第一波直播城市!
林之晨帶你科普 5G:為什麼 3.5 GHz 頻段會有魚頭、魚肚、魚尾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