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防疫 Line 群】台灣最懂防疫的人都在這了!陳時中點評國內專業抗疫關鍵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新冠肺炎疫情破百日,今周刊整理歸納陳時中有效控制疫情的三大關鍵,更點出團隊在 1 月 4 日發現疫情後第二天就建立 Line 群組隨時討論,而群組運作內容、討論事項都是些什麼呢?(責任編輯:周庭羽)

近 4 個月來,台灣在新冠肺炎的防疫上,交出令各國稱羨的成績單。指揮官陳時中將成果歸功於「戰略擬定正確」的專家諮詢小組,這群智囊團,究竟做了什麼?

4 月 26 日,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成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屆滿 1 百天,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例行記者會上,歸納台灣能有效控制疫情的 3 項關鍵,首推「專家的戰略擬定很正確」,讓指揮中心得以在總體戰略視角下,準確調度人力與醫療資源,執行防疫任務。

▌關鍵一:醫療專家敏銳察覺,立刻召集顧問團

陳時中口中的「專家」,並非單一人士,而是 20 多位專長領域涵蓋傳染病學、感染科、胸腔科、小兒科與公共衛生的顧問團。這個顧問團早在 1 月 4 日、疾管署發現中國武漢出現不明肺炎疫情時,就已「超前部署」,由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協助召集成立。4 個多月來,專業顧問團隨疫情變化機動集會,視當前情勢,提供各自專業意見,運作模式猶如小型的國家安全會議。

各界台灣專家抗 SARS 經驗大集合

時間回到 1 月 2 日,張上淳突然接獲來電,電話另一端的疾管署署長周志浩,用急迫的語氣告知:「武漢有疑似 SARS 的不明肺炎案例,希望組成專家諮詢團隊,提前因應。」由於 17 年前對抗 SARS 的緊繃經驗還歷歷在目,張上淳立刻放下手邊工作,與周志浩共商合適的專家名單,並火速聯繫邀約。

2 天後,規模 10 多人的「新冠肺炎專家諮詢小組」LINE 群組正式成立,除了周、張兩人外,創團成員還包括疾管署前署長張峰義、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等人。日後隨著疫情升溫,專家團隊也持續擴編,「台灣最懂防疫的人,幾乎都被拉進群組。」一位專家成員透露。

▌關鍵二:防疫超前部署,總統大選前就開會

儘管群組成立時,台灣還沒有確診病例,且民眾都將目光聚焦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但經歷過 SARS 的專家們,已低調召開了第一場策略會議,與疾管署官員討論邊境檢測防線、洽談分析病毒的實驗室與檢驗機構,以及專家到武漢實地考察等事項。

李秉穎指出,當國內出現確診病例後,專家諮詢小組的開會頻率也從每周固定 1 到 2 次,增加到周六、日都必須機動待命。疫情初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決定通報定義,例如:從最早的有武漢旅遊史、符合發燒或呼吸道症狀,逐步擴大到全球旅遊史,就是在考量防疫能量下,盡可能有效圍堵病毒的作法。

▌關鍵三:群組專家隨時待命,合作無間

「專家也曾擬定讓輕症回家的策略,避免醫療體系崩潰。」張上淳透露,對於疫情可能惡化,專家也有所準備。

「專家諮詢小組的 LINE 群組訊息,總是此起彼落。」黃立民也說,只要有新確診個案出現仍未列入通報定義的症狀,如嗅味覺異常、腹瀉等,召集人張上淳就會通知疾管署人員,透過群組與電話通知專家立即開會,討論是否變更通報條件,晚間 10 點才通知開會也是家常便飯。

編按:唐鳳再助攻,初期口罩地圖到現在口罩捐國外,見證成功科技防疫!

回想過去自 2 月疫情爆發初期,口罩實名制開始也許有人抱怨、有人不屑,但實施至今 3 個月成效顯而易見,也須歸功於政務委員唐鳳率領的資訊團隊。如今 4 月 13 日也正式宣布進入「口罩 3.0」,購買口罩的管道越來越多元,也幾乎不用再擔心買不到口罩。

閱讀全文

(本文訊息由 今周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五一連假防疫戰】若 1968 APP「人潮警示」通過壓力測試,台灣可再樹立防疫新典範
【一鍵斗內超簡單欸】陳時中新創舉!開放 App 可以直接捐贈口罩給全世界
【大仁哥開講啦】攜手 Hahow 開設「防疫通識課」,親自幫你科普傳染病知識

延伸閱讀

今年首颱黃蜂已於昨晚生成 預估「這天」最接近台灣
一表掌握5檔優質金融股!殖利率破4.7%、連續配息11年、4月營收逆勢增長
◊  就算忍無可忍,也請不要率性離職!給35歲的上班族:對於工作,你該學會4件事
◊  即使買在高點,也比1%定存強! 這2檔存股名單記下來
◊  她搶走我老公怎麼辦?別只怪小三,女人這2個想法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