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挑選這篇文章】芬蘭以「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國家」這個美名享譽全球,每年用在社會福利的支出,高達國內 GDP 的 25%,是美國的兩倍之多。

近年因為人口老化、勞動力流失等問題,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芬蘭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發展也因此停滯不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芬蘭政府頻頻推動「高福利制度」,希望藉由優渥的福利刺激更多人參與勞動,但實驗成效看來,似乎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責任編輯:戴慈慧)

芬蘭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一項提供 2000 名失業民眾基本保障月薪的開創性實驗,能讓人感到更幸福,但無法明顯促進就業。

法新社報導,芬蘭政府進行為期兩年的實驗,隨機挑選一群失業民眾,無條件支付他們不必納稅的月薪 560 歐元(約新台幣 1 萬 8164 元)。

失業者領「保障月薪」無助就業

研究人員想了解這種無附加條件的收入是否比傳統的救濟補助金更能刺激失業者求職。失業者一旦找到工作有了收入,失業補助可能會隨即扣住不發。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在第一年的實驗期間,基本收入只讓參與研究的失業者平均多被聘僱 6 天。

芬蘭 VATT 經濟研究院(VATT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在聲明稿中表示,基本收入對於就業的「微小」效果顯示,對部分領取基本收入者而言,求職問題和官僚作業或經濟獎勵無關。

實測對象「幸福感增加」

基本收入號稱是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對經濟造成衝擊的可能解方,這波疫情讓全球數千萬人的飯碗岌岌可危。

研究人員表示,芬蘭的基本收入實驗雖然沒有原先期待的刺激就業市場效果,但參與研究者「比較滿足他們的生活,比較少感覺到精神上的壓力、憂鬱、悲傷和寂寞」。這項保障月薪也讓參與研究者較為信賴他人,以及社會機構。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芬蘭保障失業者月薪實驗結果:促進幸福感但無助就業 〉。首圖來源:Unsplash)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