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故事】維基百科網站流量高,為什麼堅持不賺廣告費?

維基百科創辦人 Jimmy Wales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維基百科創立於 2001 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網路百科全書,網站流量也是名列前茅。這 20 年,維基的團隊如何確保內容品質?為了確保內容中立,維基沒有廣告,那他們的營運資金從哪來?(責任編輯:郭家宏)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
作者:戴羽

1455 年,史上第一批印刷的書籍:「古騰堡聖經」面世。古騰堡發明的活版印刷,讓書籍與知識走入一般人們的家中,推進了文明的發展。 Jimmy Wales 被人譽為 21 世紀的古騰堡。因為,他創辦的「維基百科」,讓「人人都可以掌握人類所有的知識」!

創新點:只要有夠多的人看過,就一定能夠找到問題所在。

今天,我們有任何問題,第一反應都是「Google」。而很多時候,Google 的結果都包含了「維基百科」的連結。創辦人 Wales 是如何整理出那麼多資訊以及確保它們的準確度?免費的維基百科又如何能夠持續營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Wales 的故事。

本文 5 大重點:
1. 和母親一起編輯百科全書,啟發了 Wales 對知識的熱情。
2.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斷找尋更好的機會。
3. 自己親自嘗試過,才知道自己的設計有什麼問題。
4. 善用群眾的力量,讓「一般人」也能看到「學者」的盲點。
5. 不需要向特定的對象要錢,才能持續保持中立。

和母親一起編輯百科全書,啟發了 Wales 對知識的熱情

和很多創業家一樣,Wales 會創辦維基百科,是因為小時候受到家人啟發。

Wales 在 1966 年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父親是在雜貨店工作,而母親和祖母則負責管理一家小型私立學校。由於母親和祖母的影響,Wales 從小就培養了愛看書的習慣。

大英百科全書(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他 3 歲那年,他母親買了一套百科全書給他。在那個時代,一整套百科全書要價不斐,很多家庭都要分期付款才能負擔得起。Wales 沒有辜負母親的一番心意,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愛上了這套百科全書。

每年,百科全書公司都會將一些「更新」貼紙寄給客戶。例如,在阿波羅 11 號成功登月後,客戶會受到「月球」的更新貼紙,標註什麼時候人類成功登陸。Wales 在收到貼紙後,都會和母親一起更新他們的百科全書。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Wales 發現了幾個問題。首先,每年的更新都非常麻煩,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另外,不管如何更新,百科全書中依然缺乏很多他想知道的資訊。而這正是啟發他創辦維基百科的主要動機之一。

(同場加映:母親買的百科全書啟發了 Wales 創辦維基百科,這位創辦人卻被歐洲飛的最快的獵鳥所啟發。請看:你所熟悉的「金氏世界紀錄」,靠什麼賺錢?這意想不到的答案,有助於我們思考自我轉型

Wales 從小就對數學非常有興趣,所以大學時他選擇念金融系。大學畢業後,他原本打算要繼續念博士。但在進入博班後不久,他就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學術研究,因此選擇休學並開始工作。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斷找尋更好的機會

1994 年,Wales 到芝加哥的一家證券公司上班,用他熟悉的數學模型,去預測股票期貨的價格。這段時間也正是網路開始普及的年代,一家名為「網景」(Netscape)的軟體公司推出了同名的瀏覽器,讓一般人可以更方便的上網。

1995 年網景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這讓在做期貨買賣的 Wales 發現,網路產業是受到投資者重視的。因此,在大學中學過寫程式的 Wales 決定要寫出自己的瀏覽器。

在寫瀏覽器的過程中,Wales 發現因為網路的盛行,網路廣告的需求開始快速攀升。他因此決定要改變方向,做一個可以販賣廣告空間的入口網站(類似雅虎),而這家公司名為 Bomis。

Bomis 共同創辦人 Timothy Robert Shell, Jimmy Wales, and Michael E. Davis(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Bomis 讓使用者將不同網站歸類到不同主題下,而其他使用者就能夠在不同的主題下面,找到這些網站。所以,越多人使用 Bomis 的服務,就會有越多的網站被分類。而 Wales 就藉著在 Bomis 網站上賣廣告賺錢。

雖然 Bomis 沒有很成功,但是它為 Wales 提供了穩定的金流,讓他可以做一些更有趣的事。這個時候,他就想起了小時候看百科全書的經驗,決定要來嘗試建立網路版的百科全書。他的第一次嘗試是一個叫 Nupedia 的網站。

對 Wales 來說,小時候看的百科全書是非常有「權威性」的。因此,他希望 Nupedia 也能夠提供同意頂尖的知識。為了這個目的,在 Nupedia 發表的文章,需要和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一樣品質保證。

自己親自嘗試過,才知道自己的設計有什麼問題

三國時代的曹植七步就成詩,但在 Wales 規劃下,要在 Nupedia 發文卻要經過七道嚴謹的關卡。想要發表文章的人,要先提出「主題」給編輯團隊審核。然後在寫的過程中,Nupedia 會找來對該題目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們來審查這篇文章,就好像寫論文一樣。

Wales 認為,在這樣嚴格要求下,才能產出和專業百科全書一樣水準的內容。有了好的內容,他就可以吸引足夠的使用者,然後在有了流量後,就可以繼續靠著賣廣告賺錢。

但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很大的距離。在最初的幾篇文章發表後,就有使用者投訴其中一篇文章涉嫌抄襲。Wales 忽然驚覺,就算他們的流程多麼嚴謹,還是沒辦法避免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Wales 還發現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因為他們嚴格的把關,要產出一篇合格的文章要花很多的時間。在 Nupedia 上線的第一年,他們總共只發表了 21 篇文章!

Nupedia 首頁(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Wales 非常焦慮,於是決定要自己來寫一篇,看看流程有什麼可以調整的。沒想到他一嘗試,就發現這個流程嚴重的缺點。由於這些文章都會被專業學者審查,所以他還沒開始寫就已經感覺到極大的壓力,好像回到大學時期要交論文一樣。他認為這樣是無法吸引一般人願意貢獻文章,因為寫的人一點都感受不到分享知識的快樂。

(同場加映:很多成功的創業家,都像 Wales 一樣親自體驗服務的流程。請看:疫情下餐飲外送平台逆勢成長!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