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時間賽跑】全球病毒篩檢需求暴增,台灣生技廠趕工「生產檢測劑」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生技產業因為疫情,各類股節節飆漲,隨著歐美經濟有逐漸重起的態勢,醫藥品需求和疫苗研發變得更迫切,疫苗、額溫槍、診斷劑三大族群可望再創下一波行情。(責任編輯:戴慈慧)

新冠肺炎疫情還沒退燒,在疫苗、新藥沒上市前,快篩檢測需求迫切,市場規模上看百億元,台廠紛紛搶進分食大餅,檢測種類可分為三大類,包括抗原檢測、核酸檢測及抗體血清檢測,三項檢測方式無法互相取代、相輔相成,成了台廠最好的機會。

國衛院、中研院投入開發

抗原檢測如同驗孕棒,檢測時間約 15-20 分鐘,是目前市面上的「快篩」,透過偵測病毒抗原,只要檢測出體內有病毒抗原,就代表民眾正在被感染中,可初步進行居家分流。目前國衛院、中研院、寶齡富錦(1760-TW)與普生(4117-TE)等,均開發此項產品。

核酸檢測準確率高,台廠爭相佈局

核酸檢測如同扮演醫院角色,檢測程序冗長,從採檢檢體、萃取乃至分析,各家分析時間不大相同,平均花掉 2-4 小時,但準確率高,且平均單次可檢測 92-96 人份,即使體內病毒數量低,也能被檢測出來,是目前最熱門、國內正在使用的檢測方式,因此較多台廠布局此領域,包括普生、瑞基 (4171-TW)、高端 (6547-TW)、瑞磁 ABC-KY(6598-TE)、金萬林 (6645-TW)、大江 (8436-TW) 等。

最後為抗體檢測,雖然檢測時間只要 15 分鐘左右,但此檢測方式必須是民眾已感染 7-14 天後,且體內已經有出現抗體,才知道曾經被感染過,因此較有空窗期、出現偽陰性等問題。其中,丹麥生技公司柏勝生技與廣明 (6188-TW) 合作的新冠肺炎血清檢測碟片、亞諾法 (4133-TW) 與台灣亞洲基因合作的血清 IgM IgG 快速檢測試劑,都屬於抗體檢測。

(本文經合作夥伴鉅亨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全球病毒篩檢需求爆發 台生技廠全面搶進布局 〉,首圖來源:Unsplash。)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