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新冠肺炎衝擊各行各業,然而風電卻絲毫不受影響,隨著 2025 非核家園目標接近,台灣風電進入「施工高峰期」;預估到 2025 年,風電將可帶來 1 兆元的投資額與 2 萬人的工作機會,並帶動台灣綠能轉型。(責任編輯:郭家宏)
隨著 2025 非核家園目標的兌現日期距離愈來愈近,台灣西部外海即將因一支支的風電機組架起,徹底改變風貌。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以「一支風機翻轉台灣」為題,報導風電產業對台灣產業界、地方及就業市場的改變,這個國家級重大工程,無論在陸地上、海面下,在廠房、在船舶,甚至在人群裡,正在徹底翻轉台灣。
風電產業不受新冠疫情衝擊,相關廠商已收到頭期款與開工通知
根據《財訊》報導,早在 2014 年,開始有廠商規畫在苗栗興建第一座示範風場案時,當地的里長等地方領袖收到召開說明會的公文,還完全不知道離岸風電是什麼。爭取信任從了解開始,於是開發商深入當地,和大家搏感情,類似的說明會,幾年來在台灣已經舉辦了數十場。尤其是風場位置最密集的彰化縣沿海六鄉鎮,開發商甚至到學校辦工作坊,教小朋友從遊戲中了解再生能源。
這只是離岸風電這個新興項目,逐漸在台深化的其中一個場景。根據《財訊》報導,除了沿海居民,CIP 三月初宣布,彰芳和西島離岸風場專案融資近新台幣九百億元正式到位,由二十五家國內外金融機構聯貸,國內金融機構融資占比甚至超過三成,而且首次由本土銀行中國信託擔任共同財務顧問並領銜主辦,同時獲得本土壽險資金直接投資入股並參與融資。
這項訊息除了反映台灣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綠能投資,也透露在武漢肺炎疫情導致百業蕭條之際,參與風場建設的廠商已經收到了開工通知和頭期款,正在依照計畫採購鋼料、改建船舶等。也難怪相關的風電概念股,在股市激烈震盪之際,大多展現了優異的抗跌性和反彈力道。
大舉徵才、設備交貨,台灣風電進入施工高峰期
政府為了達到二五年非核家園的目標,預定當年發電量占比為燃氣五成、燃煤三成、綠能二成,而綠能中的離岸風電目標是 5.7 GW(十億瓦),年發電量 215 億度。政府以「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三階段的策略推動,屆時預料海上總共有約七百支風機,可望累計帶動一兆元的投資額,新增二萬人次就業機會。
根據《財訊》報導,這項原本感覺很遙遠、甚至飽受質疑的國家計畫,從今年開始隨各風場併網發電的期程逼近,正式進入施工高峰期,從北到南,大舉徵才、準備交貨、施工的相關業者遍地開花,社會面、產業面都逐漸有感了。
根據《財訊》報導,離岸風電對台灣來說是陌生的業務,不少人對本土產業的實力存疑,不過在外商眼中,大多覺得台灣能量不容小覷。這不僅證明台灣人才的確優秀,也顯示隨著風機一座座打入海底結構,全民風電時代已然來臨,這項新產業,正在徹底翻轉台灣。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 606 期)
(本文訊息由 財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更多關於風電產業的資訊
【投審會核准】繼沃旭之後,丹麥商再砸 70 億元投資台灣風電
【台商再起故事特輯】工研院如何培養台灣在地風電產業的核心技術?
【靠風電發大財】丹麥 20 年減少 4 成碳排放,GDP 還照樣成長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