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冠肺炎,我們願意犧牲多少自由與人權?】Google、蘋果合作開發手機追蹤技術,真的好嗎?

矽谷死對頭蘋果與Google罕見合作,10日宣布將共同開發軟體,以手機警示用戶曾接觸2019冠狀病毒感染者。(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為了防堵疫情擴散,各國政府開始採取較為「激進」的手段,例如南韓政府追蹤確診病患手機和汽車 GPS 系統、信用卡紀錄等來抓出接觸史。

現在蘋果和 Google 也將史無前例的合作,開發以手機藍芽為主要訊號的追蹤系統。科技巨頭因為可以得到比政府還要多的「個人數據」所以可以達成疫情時的即時追蹤管控,但是在資安與個人隱私的界線上,是否會越線?(責任編輯:戴慈慧)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促成蘋果與 Google 罕見合作。這對矽谷死對頭今天宣布將共同開發軟體,以手機警示用戶曾接觸 2019 冠狀病毒感染者,雖有助防疫,但可能引起隱私爭議。

蘋果公司(Apple)與 Google 分別開發行動作業系統 iOS 與 Android,擁有數十億用戶。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多國政府苦思疫情降溫後如何重啟經濟之際,兩大科技巨擘聯手開發的接觸者追蹤技術有如天降甘霖。

如果身邊有人感染病毒,手機第一時間推播

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與 Google 開發的接觸者追蹤套件將導入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運用現有藍牙技術追蹤不同手機間的距離。假設所有用戶都啟用套件,一旦有人病毒檢驗呈陽性反應,其他用戶的手機將搜尋過去 14 天定位資料,判斷是否有密切且長時間接觸感染者的風險。

兩家公司釋出的文件草稿顯示,存有感染風險的用戶手機將推播警示訊息,例如「警告:你最近曾密切接觸 2019 冠狀病毒檢驗呈陽性反應的人士,點選以得知詳情」。

蘋果與 Google 在聲明表示,5 月將釋出應用程式介面(API),讓使用各衛生主管機關應用程式的 Android 與 iOS 裝置能夠互通,這些官方程式之後將供用戶下載。未來幾個月,兩家公司將把這項功能推廣到更多基於藍牙的接觸者追蹤平台。

在此之前,新加坡已運用類似手法追蹤接觸者。在武漢肺炎疫苗與有效療法尚未問世的情況下,許多專家認為,必須先有這種技術才能解除居家隔離等防疫措施,逐步恢復以往生活方式,同時防止疫情再度爆發。

個人敏感資料,我們放心交給 Apple、Google 嗎?

《 TO 編按》Apple、Google 合作消息一曝光,網友反應都是擔心「隱私」侵犯問題。

Bloomberg 報導下,網友普遍在意的部分,不外乎就是把個人資料和行蹤完全暴露給這些科技公司,怎麼保障用戶的資訊安全?未來疫情過後這些資料又會怎麼用?⋯⋯這些問題明顯會是追蹤軟體派上用場前的最大挑戰。

報導指出,這項技術雖解決跨平台整合難題,但在美國產生效果仍須克服兩大障礙:用戶必須自願在程式內輸入個人醫療資料,衛生主管機關也須讓病毒檢驗更加普及。

Android 與 iOS 裝置用戶啟用套件前,也勢必要權衡防疫是否值得冒定位等敏感資料可能外流的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在白宮記者會坦言,這類技術確實存有隱私疑慮,「這非常有趣,但很多人擔心個人自由層面。我們會好好檢視一番」。

蘋果與 Google 在聲明強調,用戶隱私與安全是設計核心。兩家公司罕見在軟體推出前釋出部分程式碼,供研究人員分析。程式碼顯示,只要用戶選擇刪除程式,所有個資也一併刪除,而且沒有和兩家公司的廣告業務產生連結。

聲明寫道:「蘋果與 Google 深信,史上未曾有如此重要的時刻,我們必須合作解決這世上最緊迫的問題之一。我們希望與開發者、政府與公衛機構密切合作,發揮科技力量,協助各國減緩 2019 冠狀病毒疾病蔓延,加速恢復日常生活。」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蘋果Google聯手抗武漢肺炎 手機主動警示用戶曾接觸患者〉。首圖來源:Unsplash )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