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閱讀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要達到持續閱讀、培養出閱讀習慣,卻是一件非常需要方法的事情。

李開復在他的新書《李開復給青年的 12 封信》當中提到,培養閱讀習慣需要靠「堅持」來達成,並提出一些問題來幫助讀者檢視自己「讀了一堆書但收穫了多少?」進而提出 6 種選書的建議,讓年輕讀者在書海中找到學習的方向。(責任編輯:陳美羽)

讀書是一件需要堅持的事。如果要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必須先說服自己,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還要配合相當的意志力。

用堅持來培養閱讀習慣,怕做不到就先設低標準

有同學想每天運動或寫日記,但又怕做不到。或許可以先低標準地要求自己,開始時只要堅持鍛鍊 10 分鐘,或寫兩行字,這就增加了可行性,再慢慢提高自己的標準。

在看書感到枯燥時,花一點點時間,每天 20 分鐘或 30 分鐘,讓自己稍作休息。運動是提高學習效果的一個有效方式,德國哲學家康得一旦開始思索問題就一定要外出散步,不論晴天或雨天,按時出去散步成為他每天的例行工作。

當你堅持讀書,發現讀書漸漸成為一個習慣,每天不由自主地想去做時,這就達到了一種很好的狀態。

用一些問題與方法來檢視自己讀書有無收穫

有同學告訴我說一年看了 100 本書,但是仍然覺得收穫不多。我覺得一年 100 本是一個可觀的數量,但當你看了 100 本書仍然覺得收穫不多,你應該思考一下你讀書的方式。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梳理讀書這件事,你要看一下你是如何選書的?你是照興趣挑還是隨手挑?多少是課內的書?多少是課外讀物?你期待從書中得到什麼?雖然收穫不多,但多少還是應該有的,可列舉一些嗎?多少是你願意推薦給別人看的書?這些書你雖然看了,但是你有沒有真正看懂?

你要梳理一下它們有沒有刺激到你的思想,每讀完一本書你可以嘗試去寫一篇心得,或者用短短三、五句總結你的收穫。如果沒有,你應該先回頭把你讀過的書中覺得最有意義的幾本再看一遍,把自己的心得寫下來。看透了這些書,再去看其他的書。

在應該讀什麼書方面,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1. 多讀不同意見的書,培養批判性思維

很多同學告訴我說他們常常這樣被教育 —— 書上寫的就是對的,讀了書要把它背下來,我覺得這樣很不利於培養你們的批判性思維。

其實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可以持有不同觀點、不同意見。我建議大家不要把書當「聖經」,要多去讀一些不同觀點的書,而不是只讀那些你同意的,符合你觀點的書。

當你嘗試讀一些跟你的觀點有衝突的書,了解別人的思考角度,慢慢地你就可以養成多角度思考事物的習慣,不僅可以培養批判式思維,而且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豐富、有趣。

2. 多讀歷史方面的書,讓自己成為通透的人

走了這麼長的路,看了這麼多的事情,讀了這麼多的書,我的感受是歷史總是在重複,人類還是不斷地在犯過去犯過的錯誤。

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多讀歷史的話,也許我們可以多了解一些人性,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也可以從宏觀上去掌握事情的走向,讓自己成為一個通透的人。

3. 多讀中西文化的書,平衡吸取東西方思想

我認為我在思想上中西融合的特點,源於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時對兩種文化強烈的好奇心和深刻研讀,我讀的那幾百本書,對我有非常深刻的啟發。

中國古老的思想、文學都非常精湛,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西方英美哲學家的書、莎士比亞的書,對培養我的邏輯思維和了解人性也有很多益處,我一直很慶幸自己求學時對東西方思想的平衡吸取,讓自己在思想上能做到中西融會貫通。

4. 少讀翻譯劣質的書,避免喪失閱讀興趣

老師和家長會經常建議你們多讀西方的名著,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英文夠好,就盡量讀原文。如果英文水準不夠,可以先請教老師推薦一個翻譯比較好的中文譯本,因為翻譯劣質的書會流失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我讀過《賈伯斯傳》的兩個中文版本,翻譯水準有很大差異。尤其是你們在培養閱讀興趣的時候,如果讀了很多翻譯劣質的書,就很容易讓你們喪失閱讀興趣。

5. 少讀純理論的書,多讀有實例穿插的書

當你們在培養閱讀興趣時,盡量少讀純理論的書,有些純理論的書,不是在過去實例驗證之下寫成的,而且讀起來確實很枯燥,很容易讓你們喪失讀書的興趣。

所以我會建議同學們去讀那些有真實事例穿插的書,這會讓你們的閱讀效果真實感動。讀書一定要把書讀懂,培養出讀懂書以後的成就感和興趣,就不會覺得讀書是白讀了。

6. 少讀成功學的書,多讀作者親筆寫的自傳

每次走到書店看到我的書被放到成功學的類型,我就想低頭走過去。因為,我覺得大部分成功學的書,其實都是一些沒有實幹過的人,把一些理論集結起來,讓你認為自己看完也可以成功的書,而且它教導的可能是「你只要模仿誰誰誰就可以成功」。但是,實際上每個人是不同的,每個人成功的模式也不同。

而且,你不妨先看一下,那些寫成功學書的人,他們自己成功了嗎?他們自己有經驗嗎?他們分享的是累積來的經驗,還是自己的經歷總結呢?如果你很想學習一些成功的典範,我會推薦多看自傳。

看自傳的時候,也要看是作者本人寫的自傳,而不是授權別人寫的。即使看作者本人的自傳,也不要盲目地去學習對方的一切,因為每個人不一樣,去學習那些適合你的。

沒時間讀書?其實你每天只需先空出 30 分鐘

最後,很多同學把不讀書的原因歸罪於沒有時間,說學業壓力太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都已經夠累了,沒有時間去閱讀大量的書。其實, 讀書的最大誤解或者說不讀書的最大理由就是 —— 沒有時間。

如果一年讀 100 本書看起來遙不可及,那就先想一想,你每一天有哪個時段能空出半小時來讀書,如果想到了,從現在起就開始執行,拿起書,讀下去!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李開復給青年的 12 封信》,由 天下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李開復:未來 50% 工作將被 AI 取代,「人工智慧時代」到底應該學些什麼?
【雜食閱讀最健康】五本推薦給企業家的英文書單,別再只看商業類別的書籍了
「稍後閱讀」等於「永遠不讀」:三大原則教你管理網路好文,製作個人自學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