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堵日漸擴大的疫情,各國航班大減,以及實施入境管制,甚至是封城,短期來看衝擊最大的,無疑就是旅遊業,不少備受看好的新創企業,一夕之間跌進谷底。
從當紅新星,一夕慘跌谷底
各國旅客相繼取消行程,宣告旅遊產業的寒冬提早降臨,超過 500 家以上跟旅遊相關的新創企業,在去年才剛大舉完成鉅額種子輪投資。2019 年全球融資表現最好的正式旅遊產業,年度獲得總融資金額高達 79 億美元(約 2,385 億台幣),跟 2018 年比起來,成長了超過 11 %,從圖表可以看出,自 2016 年開始年年成長。

近年旅遊業新創種子輪投資總額 (單位:億美元)
根據 Crunchbase 的資料庫顯示,其中有許多長期的大筆投資,包括印度連鎖平價飯店 OYO(15 億美元)、德國起家的巴士服務平台 FlixBus(5.6 億美元)、還有行程及活動訂購平台 GetYourGuide(4.8 億美元)等。
疫情攪局,新創平價飯店被迫資遣 3 成員工
原本備受看好的新創品牌,卻因為 2020 年突然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大受衝擊,不少剛起步的新創直接倒閉,已有規模的新創品牌,原本想在今年繳出更好的成績單,也只能被迫先以止血為主。
源自印度的平價連鎖飯店 OYO,本來選定中國當作下一個發展重鎮,沒想到新冠肺炎來攪局,不但沒辦法如期擴大規模,可能還將資遣 3,000 名中國員工,跟去年第四季萬人規模比起來,大約砍了三成。
露營訂單不減反增,成另類「逃疫」商機
不過,有一個利基型服務反而有機會抵抗大局,那就是主打「野外」的服務,例如 Tentrr、Hipcamp 等露營地及野外活動的訂購平台,有別於其他旅遊業者業績雪崩式下滑,跟露營相關的產業訂單反倒逆勢上揚。
在台灣,近期露營討論度也隨著疫情升溫而提高,因為露營的交通工具以自駕為主,營區在戶外,群聚機會較少,跟旅館和民宿等密閉空間比起來,讓民眾可以稍鬆一口氣,因此成為熱門的旅遊選項。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宜蘭縣住宿業3月的業績普遍下滑,住房率掉到只剩3成,但是戶外的露營區,卻反而能維持穩定的入住率,還有營區業績「不減反增」,假日預約已排至端午節前後,不受疫情影響,連業者都感到意外。
也有飯店業者為了力挽慘澹業績,將露營車拉近飯店戶外空間,讓民眾可自由選擇住飯店房間或露營車,增加不同選擇,吸引民眾入住。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by CC Licensed)
參考資料
- The Travel Space Is Getting Crushed. How Bad Is That For Startups?
- Despite coronavirus, many people are ‘going camping. They’re not running away’
- 旅遊業步入寒冬? 露營區反因這些優勢意外成「逃疫」熱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