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愛用的「番茄鐘工作法」訣竅:切換專注與放鬆模式,不必執著於時間週期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由於台灣善用科技,防疫得宜,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因而爆紅。唐鳳日前表示,自己的工作訣竅是「番茄鐘工作法」。

什麼是番茄鐘工作法?

番茄鐘工作法:在「專注」、「放鬆」之間切換的工作技巧

番茄鐘工作法是種在「專注」、「放鬆」之間切換的工作技巧,藉由高強度的專注,再搭配短時間的放鬆,讓大腦中的資訊可以互相連結,提升讀書與工作的效率。番茄鐘工作法由義大利人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發明。而之所以命名為「番茄鐘」工作法,僅是因為西里洛用的時鐘是番茄造型的,因此我們不需要用特別的鐘,任何的計時工具都可以操作番茄鐘工作法。

目前最典型的番茄鐘工作法,是以:

1. 專心工作 25 分鐘
2. 休息 5 分鐘

為循環,不斷重覆到整個任務完成。也就是說,如果你要寫一份企劃案,你可以專心工作 25 分鐘,再休息 5 分鐘;接著再專心工作 25 分鐘,再休息 5 分鐘,反覆循環到整個任務完成。等企劃案寫完後,你可以計算自己吃掉了幾個「番茄鐘」,當下次要寫企劃案的時候,你就可以估算出自己所需的工時。

之所以要專注、休息循環,是因為兩者都是讀書、工作的關鍵環節,缺一不可。在專注模式中,我們的任務是專注在一件資訊、事務上,拼命吸收知識,執行工作,此時人腦處於「點狀思考」。在放鬆狀態下,人腦處於「發散思考」的模式,腦中的資訊能夠互相連結,提升往後應用知識的效率。

時間週期不是重點,關鍵是專注與放鬆切換

目前常見的番茄鐘,是以「專心工作 25 分鐘,休息 5 分鐘」為循環,但時間長短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調整。日本企業顧問《拿高分的科學讀書法》的作者 Daigo 認為,也可以使用「專心工作 90 分鐘,休息 20 分鐘」、「專心工作 40 分鐘,休息 10 分鐘」,或是其他的時間週期為循環,只要適合自己的步調即可。

因此,時間週期只是其次,番茄中工作法最核心的精神是「專注」、「放鬆」切換,先藉由專注大量吸收知識,執行工作,再藉由放鬆讓腦中的資訊連結,提升在下一個工作循環中,大腦運用資訊的效率,連帶提升讀書與工作效率。

要特別注意的是,放鬆時不要做打手遊等激烈思考活動,因為大腦必須花力氣處理遊戲內容,因此實際上並沒有放鬆到,而且當你要切回「專注」模式時,還需要多花力氣轉換情境。較好的方式是閉目養神、出去走走,或是小睡一下;也可以胡思亂想,例如小說內容、今天想做的事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央社》:〈唐鳳愛用的「番茄鐘工作法」訣竅:切換發散與專注模式
2. 《數位時代》:〈唐鳳愛用的番茄鐘工作法是什麼?9大免費好用工具清單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ckPik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賺錢一定要犧牲自由?用財富座標,檢視自己是否落入時間金錢陷阱
擺脫金魚腦的學習技巧:打散時間、持續複習,透過「15 分鐘」檢視學習成效
讓你準時完成專案的 4 個技巧:用一天中「工作效率最差」的時段作時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