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身上的細胞只有 43% 是自己的,其他的 57% 都是細菌等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力。這個研究也改變醫師的觀點,不再將微生物視為敵人,而是用合作者的觀點看待微生物,並且對腸道內的細菌展開研究,期望能夠治療腸道疾病,提升人體健康,甚至幫助減肥,維持體態。(責任編輯:郭家宏)
人體中的微生物對人類的健康至關重要。你的身體可能不僅僅是自己的,不論如何清潔,身體邊角處仍覆蓋有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等等。譬如人體中聚集最多微生物的地方就是腸道,黑暗又缺乏氧氣。
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微生物研究中心的教授 Rob Knight 表示,即使加上人體中所有的細胞,我們身上仍只有 43% 的細胞是自己的。
而這項發現不但會改變過去醫學上對疾病、過敏等身體症狀的認知,也可能研發出革命性的新治療方法。人類基因組大約由 2 萬個基因組成,但人體中的微生物群的基因大約在 200 萬到 2000 萬個之間。
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說,人類也許不僅僅有一個基因組,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應該是身體的第二個基因組。每個人都是由本身的 DNA 再加上體內微生物的 DNA 而成。
轉換視角,不再將微生物視為敵人
過去 50 年來,為了對付天花、結核桿菌或是超級細菌 MRSA,人類發明了抗生素和疫苗,成功挽救了無數生命。
但是在殺死壞細菌的同時,也會傷害到體內的「有益細菌」,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症的激增。人類的確控制了一些病原體,也催生了新的疾病和問題。許多研究發現帕金森症、炎症性腸病、甚至憂鬱症都與微生物有關。
而現在的科學已經證實,這些倚賴人體生存的微生物群與人體有大量的互動,它們能幫助消化、調解人體免疫功能,並保護人體免受疾病攻擊,以及生產人體必須的維生素。
而如今又發現我們身體中微生物的成分,比人體細胞的成分還要多,科學家們也開始轉換思考方式,不再將人體中的微生物視為人體威脅。
想減肥,找瘦子的腸道糞便細菌?
Knight 教授用小老鼠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人的體重不但與生活習慣、家族基因有關,可能還要取決於你腸道裡的微生物。
他分別將瘦子與胖子的腸道糞便細菌,輸入在無菌環境中生存的老鼠腸道中,實驗結果顯示這能分別讓老鼠變得更瘦或者更胖。
因此,如果要讓胖老鼠減肥,輸入瘦子的腸道細菌就可以輕鬆達成,但這項實驗結果還沒有在人體上證實。
維康桑格研究所(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 Lawley 醫生也展開了一項實驗,分別培養患者與非患者的微生物群。
他認為,患者體內可能缺乏某種細菌,而治癒的辦法可能是重新找回那些有一細菌。實驗顯示修復人體內的微生物,可以實際緩解潰瘍性結腸炎等腸道疾病。
大便完別急著沖!那是你的「身體指標」
即使微生物藥物還是初級階段,但部分研究人員認為,不久後觀察自己的大便將成為家常便飯,它就像是我們身體自己產生的「健康指標訊息」。Knight 教授表示,人類排洩的大便中,包含了大量身體中微生物的 DNA 數據。
當然「觀察大便」對台灣人來說並不罕見,排便狀況一直是中醫診斷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不論是大便的形狀、色澤或排便次數,都能忠實反映體質與病況,包括你的生活、飲食,甚至五臟六腑機能。
因此,養成如廁後看一眼排泄物的習慣,就是記錄身體狀況的一種方式,別急著把這些珍貴訊息沖進下水道。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又會有新的技術變革發生,讓我們在每次沖走排泄物的瞬間就能解讀數據,立即總結出身體好壞的狀況。
參考資料來源:
1.《BBC》:〈More than half your body is not human〉
2.《HEHO》:〈大便型態知多少,中醫教你來判斷〉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