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理論說「貿易可以增加財富」,為什麼中美貿易卻導致美國衰退?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中國經濟的崛起,為美國帶來了整體社會的衝擊。在《隱形戰》一書中,作者仔細地述說了中國經濟的崛起,如何一步一步影響美國的經濟、加大貧富差距。

原本雙方的自由貿易看似可讓彼此增加財富,但背後的真相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責任編輯:陳美羽)

中共超限戰的戰略,靠的是擴大戰場。

因此中共想了一套戰略,以利其在全球發揮影響力並創造實力。他的方法是先建構他在經濟上的實力,再藉由其極權的力量施展其經濟實力,因為經濟上的安全性,是中國國家安全的基礎。

中國經濟崛起,製造業出口總額 20 年翻漲 8 倍

就好比中國是一座隨時會瓦解的紙牌屋,要暫時用膠水黏起來一樣,除了這膠水以外,還要加上《超限戰》作者所稱的「黏合劑」,也就是數據,成就了現在這難以撼搖的經濟豪宅。原本是弱不禁風的紙牌屋,現在卻像是有銅牆鐵壁了。

每個國家都該有權競逐經濟實力,這無可厚非。問題是,中共並不光明正大、老老實實的照比賽規則和人競爭,中國一直在作弊,可是西方國家和美國政界和企業高層,卻紛紛因為自己的貪心,囿於中共的宣傳、和怯懦,而沒有戳破它。這傷害美國企業和人民。

1991 年,中國的製造業出口僅占全球總額的 2.3 %,但到了 2013 年,卻已經高達 18.8 %。如此爆炸性成長對中國國內的衝擊,是舉世皆知的,中國得以脫離農業國家,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國營企業紛紛關閉,轉型成為國家在背後出資的私人企業。

中美雙方的自由貿易可讓彼此都增加財富?

可是中國在製造業出口總額領先全球一事,對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對美國有什麼影響呢?

對於少部分美國股市投資人而言,當然看著獲利飆高。可是對於靠著製造業撐起本地經濟命脈的地區,產業的流失可是造成嚴重的影響。讓人不解的是,擁抱新古典主義的經濟學家其主張的主流理論明明是,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將能讓兩國都增加財富。

比如 2016 年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針對中國製造業革命所做的專門調查報告〈中國震撼〉(The China Shock), 共同撰文者大衛.奧托(David H. Autor)、大衛.杜恩(David Dorn)以及戈登.韓森(Gordon H. Hanson)三人就寫道:「理論保證說,在正常狀況下,雙方獲利者所得,將足以抵消因外國競爭而受負面影響者的損失。」

這個理論的基本假設是,那些失去工作的工人將會接受新的訓練,新的產業會出現,工資因此不會下降,然後整體經濟就會提升,並再次重獲平衡。

即使把餅做大了,有些部分還是會縮小

奧托在 2019 年的訪問中,重新審度自己那份研究中的說法:
經濟學家早就知道兩件事:

一、兩個合意進行自由貿易的國家,能夠增加彼此國內生產毛額,讓他們能夠各自專注在各自所擁有相對優勢的產業上發展。

二、這樣的成長不會是全面性的,也就是說,不會是兩國所有人都獲得好處。即使把餅做大了,但有些部分還是會縮小,換成是其他部分變大。所以有些人是會因為自己所屬行業消失,而過得較差,可是他們的國家整體卻是較富裕的。

研究中的第二點正是我們研究最具影響力的地方,因此第二點格外重要 ······ 這個理論背後,有一個先提條件假設,那就是勞動市場會流動。因此,進口與原本國內製造業有競爭性的產品,該製造業自然就會縮減,但是該行業中的員工會很快在別的領域找到新工作。

理論假設嚴重錯誤,美國貧富差距越變越大

但是,過去 20 年來,任何曾經造訪過曾為美國製造業重心鏽帶(Rust Belt)的人、或是造訪過美國南部的人,都會告訴你,上述這個假設嚴重錯誤。美國製造業自從二戰結束後就逐漸衰退。

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美國貧富之間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差距,更出現嚴重爆炸性的差距。也就是說,重視數據的實證經濟學家也發現上述的經濟學理論是錯的:自由貿易不必然會帶來財富或是兩國的和諧。

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大減,失業率高達五成

〈中國震撼〉這篇報告提供了統計數字證據。從 1990 年到 2007 年間,「一些受到自中國進口貨物增加影響的地區,在製造業方面的就業機會都出現大幅減少。」原本應該是在就業狀態的工作年齡人口都變成失業,或者是從勞動人口消失。

不意外的,根據該報告給的研究數據:「美國幾乎每個產業從中國進口都比出口增多,而且通常還是多很多。」

其影響呢?貿易劇烈的改變,造成嚴重的衝擊:許多社區人去樓空,許多城市都陷入貧窮。該研究說,在這些製造業流失的地區「製造業的失業率高達五成,而且通常是還要更高」。

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另一份指證歷歷的研究,是由完全超越黨派、非學術性的機構 ── 美國人口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進行,這份研究並未直接點出美國的經濟下滑,但卻間接提到。

該研究比較了 2000 年到 2010 年間美國人的收入和財產,該局的「家庭財富分配」報告指出,美國貧富人口的差距在家庭淨值(該家所有財產扣掉負債)方面,以驚人的速度加劇。該報告發現淨值最低的兩成家庭,其平均淨值在這十年間減少 5,124 元美金(約 15 萬新台幣),而淨值最高的前兩成家庭,其平均財富淨值則增加 61,379 元美金(約 184 萬新台幣)。

所以可以看到,美國的富人非常大幅度的變得更加富有,而窮人則同樣大幅度的變得更加貧窮。

青年男性就業率與薪資減少,結婚、生育率都下降

2017 年一項由〈中國震撼〉的同樣三位學者所做的研究,則是追蹤這波貿易震盪所造成的殺傷力後續。該報告的標題,就點出這樣的經濟動亂對人口中特定區塊所可能造成的傷害:「當工作消失 ── 製造業衰退和降低青年男性的婚姻市場價值」。

下文是三位作者總結就業市場突然乾涸後,社區發生的變化:
平均起來,貿易震波程度不一的造成青年男性的就業率和薪資的減少,失業普遍性的增加,以及提高早死率 ······ 震波也影響男性相對所得,造成結婚率和生育率都下降。同樣受到社會變遷影響的,該震波也增加單親媽媽的比例,增加赤貧、單親小孩的比例。

市場的衰退,衝擊了美國整體社會

這份研究讓人看得目瞪口呆。它指出美中貿易不平衡,在帳面數字之外所造成社會的巨大傷害,無疑的這個傷害有越滾越大的趨勢。即,就業市場的衰退,連帶讓美國整體社會都跟著衰退,這又造成我們經濟和國防不安情況加劇。

就業人口減少,即帶動開銷降低,地方政府稅收也跟著減少,公務人員數量也就跟著減少,基礎設施也減少,各種社會福利也會遭到影響。這些情況又進一步影響到聯邦開支撙節調度的決策。縮減或是無生產力的經濟情勢,只好朝著現有資源加稅。社會整體都受到牽連。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隱形戰》,由 遠流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中國崛起的真相】經濟間諜偷竊技術,美國經濟因此損失 9 到 18 兆台幣
【台灣已進入準戰爭狀態?】專家揭秘中共對台資訊戰背後 5 大路線!身為老百姓可以做的 2 件事
中國政府的「另類防疫」:組織網軍,刪除網路上的負面疫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