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都親自探訪】印度「柑仔店」為何成為科技新創、企業的投資焦點?

在台灣,柑仔店逐漸被便利商店取代,但在印度,柑仔店卻被全球科技新創、企業當成寶,就連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都現身勘查,日前 Amazon 更宣布與上千當地柑仔店進行商業合作。

柑仔店看似走在現代零售業的淘汰邊緣,為何開始被科技企業相中?柑仔店在印度代表的商業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台灣柑仔店無法擁有這種魔力呢?

柑仔店:電商物流最後一哩路

印度的柑仔店叫做 kirana,在印度約有 1,500 萬間左右,是印度人每日獲取生活必需品的主要管道。柑仔店什麼都賣,包含肥皂、洗衣精等生活用品,同時也會有玩具、飲料、食物等等。據外媒《KrAsia》指出,印度每戶人家幾乎每天都會走入柑仔店購物一次。而柑仔店與印度當地人的關係與黏著度使科技新創和如 Amazon 的大型電商開始意識到「柑仔店」在品牌打入印度市場的戰略影響力有多大。

因為印度的國土遠比台灣來得大,科技企業通常視柑仔店為一個在地的物流中繼站。舉 Amazon India 為例,Amazon 與在地柑仔店合作,請柑仔店員工負責約方圓 2 公里的貨物配送。貝佐斯曾親自拜訪的柑仔店主人 Patil 受訪說到,柑仔店每天會有約 30 至 40 件貨物要送,而也因為與 Amazon India 合作增加了約 210 至 280 美元的額外收益,大約新台幣 6,300 至 8,100 元左右。

「柑仔店與顧客的親密程度超乎想像,這也是為什麼科技企業試圖想跟他們合作,原因就在柑仔店擁有的人脈與在地聯繫程度」B2B 電商 Jumbotail 創辦人 Ashish Jhina 針對 Jumbotail 與印度柑仔店的合作評論道,「我們建造的是一個產業生態系,而這個產業鏈將能提升在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柑仔店還有四大用途

除了作為電商的倉儲空間和交付貨物的物流中心外,柑仔店與科技新創的異業合作中,也出現以下應用:

1. 把柑仔店變成「電動車充電站」

開著電動車在台灣,隨處都能找到充電站,但是想在國土宏大的印度做到 20 分鐘距離內就有一個充電站根本天方夜譚。更大的挑戰是,在架設數量有限的情況,充電站應該設立在哪個地方比較好呢?

電動交通工具新創  Yulu 決定利用柑仔店的地理優勢,將充電站放到店內,好比台灣便利商店附近常出現充電站一樣,利用柑仔店擁有的應用網絡和與之對應的居民生活範圍,將充電站做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目前 Yulu 和 150 家印度柑仔店合作。

2. 把柑仔店變成「人工 ATM」

印度是一個的缺乏銀行服務(underbanked)的國家,據《Quartz India》引述世界印銀行報告指出,從 2017 至 2018 年印度銀行中有近 48% 帳戶沒有任何金融交易。可見大部分印度市民不常使用 ATM,更不習慣相關線上金融交易。

Walmart 收購的電商金融系統企業 PhonePe 看見市場機會,便與約 5 百萬柑仔店合作推動電子交易服務。只要用戶到柑仔店掃 QR code 並且轉錢給柑仔店負責人的 PhonePe 帳戶,柑仔店就會提供現金當作人工的 ATM。

透過這種合作方式,店主人就無需浪費時間,每日趕去銀行存錢,降低被偷搶的可能性。對 PhonePe 來說,人工 ATM 的應用則能增加印度居民對數位交易的成熟度,並增加曝光。

3. 把柑仔店變成「借貸人」

金融企業 Jumbotail 了解柑仔店常因拓展店面、升級設備系統,卻苦無經費的痛點,所以開發提供給柑仔店的長期借貸服務。

4. 把柑仔店變成「數位記帳使用者」

傳統柑仔店普遍使用紙本紀錄交易細項,鮮少使用電子系統進行資料彙整。如中國騰訊、阿里巴巴、保加利亞新創 OkCredit 等企業皆開發數位記帳服務,提供給印度柑仔店使用,期望可以在未來創造更大的金融效益。

印度是全球眾所矚目的新興市場之一,不僅於生產力上具備豐沛能量,於科研開發與技術應用和導入都擁有可觀的市場潛力。隨著中美貿易戰等外部市場變局影響,印度的角色浮出水面,或許更將成為下一個科技企業的淘金之地。

參考資料來源:

1. 《KrAsia》:〈In India, mom-and-pop stores are proving to be the holy grail for tech startups

2. 《Quartz India》:〈Nearly half of Indian bank accounts are rarely used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你可能感興趣

»全台最猛的網購巨獸,全聯「2 小時生鮮到貨」開啟了什麼零售創舉?
»產值破兆的台灣 IC 產業藍圖,其實是從一張「豆漿店餐桌」上誕生的!
»他用「FBI 辦案精神」開了矽谷最夯的咖啡廳,科技投資人還掏 23 億要求加開分店!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