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經濟解析】中國第一季 GDP 成長可能跌到 4%,但這 5 個產業因為疫情而受惠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則新聞】武漢肺炎是衝擊 2020 年經濟的黑天鵝!根據資誠的產業報告,中國第一季 GDP 成長率將降到 4%,消費品零售額則是下降 5 到 6%,是受害慘重的產業。但疫情也推升電商、線上娛樂、線上教育等「宅經濟」,以及遠距辦公的企業營運型態。疫情結束後,中國的產業結構與企業型態是否會轉變?(責任編輯:郭家宏)

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燒, 資誠於 2020 年 2 月 11 日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報告,分析疫情對中國經濟和各產業的影響,並對台商提出策略建議。

受疫情衝擊,中國第一季 GDP 預估為 4%

短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衝擊將會非常明顯。自疫情爆發以來,多數國內外機構認為,中國第一季 GDP 可能會下降大約 2 個百分點,即成長 4% 左右,剩下三季的增速將根據疫情結束時間逐步回升,全年 GDP 成長可望呈現出「V 型」形態。

綜合國內外機構的主要分析預測結果,資誠預估,如果疫情在 3 月底或 4 月初進入收尾階段,今年中國四個季度的 GDP 可能分別為 4.5%、5.0%、5.8% 和 5.7%,全年成長率將在 5.2% 至 5.3%。

服務業受疫情衝擊大!中國第一季消費品零售額將減少 5 – 6%

受疫情影響,2020 年春節消費大幅度減少,餐飲、飯店、旅遊、娛樂、交通等產業首當其衝,相關企業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總體來講,預估中國第一季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可能會放緩 5 – 6 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的需求結構調整,2019 年消費在中國 GDP 的占比大約為 60%,成為經濟成長的第一驅動力。由於疫情影響,2020 年消費對 GDP 成長的貢獻將出現大幅下降。這也是本次疫情衝擊強於 2003 年 SARS 疫情衝擊的主要原因之一。

製造業原已產能過剩,疫情對投資影響較小

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無法按時開工,生產訂單被迫取消,投資也將相應減少。不過,總體上看,與對消費的影響相比,疫情對投資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中國一般製造業原本就處於產能過剩狀態。

以汽車業為例,2019 年汽車銷售和產量都在下降,經銷商、製造商有大量庫存。由於延遲復工造成短時間停工停產,對企業實際影響相對有限。對基礎設施專案而言,一些專案開工可能會延遲,但這些專案在疫情過後會陸續開工,全年來看實質性影響也不大。事實上,疫情甚至可能推動一些大型醫療基礎設施專案的新投資。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中國不同產業將產生不同影響。大致而言,對旅遊、娛樂、飯店、航空、物流、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等將產生較大負面衝擊,而對製藥、電子商務、網路娛樂和保險等則會產生相對有利的影響。

受疫情負面衝擊的 6 個產業

1. 文化休閒及旅遊業:以 2019 年春節期間旅遊收入規模推算,2020 年因疫情帶給中國旅遊業的收入損失預計超過 5000 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2.2 兆元),相當於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 2% 左右。

2. 影視娛樂業: 2020 年春節檔排片有九部電影同時上映市場預測票房有望接近 70 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315 億元)。然而,隨著疫情升級,居民在家不出門,使得這些影片不得不集體撤檔,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也將破天荒顆粒無收。資誠預計,由於疫情影響,今年中國春節檔電影票房窘況或將導致全年電影票房收入「零成長」,甚至出現輕微負成長。

3. 餐飲及零售業:根據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2019 年春節期間餐飲和零售企業銷售額超過 1 兆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4.5 兆元)。資誠估計 2020 年同期受疫情影響,該部分收入或減少 50% 至 70%,相當於損失額 5000 億至 7000 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 2.2 至 3.2 兆元)。

4. 交通運輸業:據中國交通運輸部估計,2020 年春節假期 10 天(1 月 24 日至 2 月 2 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 1.9 億人次,比 2019 年春運同期下降近 73%。截至 2 月 6 日,春運前 27 天(1 月 10 日至 2 月 6 日)中國發送旅客量比 2019 年同期下降 35%。資誠預計,疫情將在今年第一季甚至上半年為交通運輸業帶來巨大壓力。

5. 製造業:今年疫情讓許多工廠停工時間延長,也讓淡季持續至 3 月,甚至更長時間。預計疫情將至少影響今年第一季製造業的生產進度,而拖累全年產量和銷售。不僅如此,由於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若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國內製造業陷入停滯也將產生相當規模的溢出效應,影響國際相關產業鏈中上游企業的採購需求和下游企業的產品供給。

6. 房地產業: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大多數城市售樓處已關閉,部分城市更是直接關閉網簽系統。此外,建築工地已基本停工,土地拍賣暫緩,地產仲介也悉數停業。根據統計,從 2020 年 1 月下旬開始,大部分開發商成交量相比往年春節期間暴跌 95%。春節前後一週房地產銷售資料基本上接近零。隨著疫情持續,預計第一季房地產開發投資、銷售、開工和竣工都將受到不小影響。

疫情對中國帶來機會和利多的 5 個產業

1. 醫療衛生物資及製藥:隨著疫情發展,中國各地相關工廠日以繼夜生產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相關物資。這一類醫療設備和物資的生產企業將因疫情而蓬勃發展。本次疫情過後,隨著中國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和國家醫療衛生政策的改進,製藥業將具有廣闊發展空間。

2. 電子商務:許多民眾長時間居家,足不出戶。這種狀態將持續帶動網路購物和線上訂餐等領域需求上升。資誠預計,受疫情影響,額外需求將讓 2020 年第一季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速回升到 30% 左右,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也將攀升至 30%。

3. 線上娛樂、線上教育:由疫情有利「宅經濟」,除了網購以外,也包括其他以網際網路作為載體的休閒娛樂活動,例如各類影音和音訊、直播、網路遊戲等。另外,隨著學校延遲開學、其他各類社會培訓機構無法開展線下課程,職場人士因在家辦公而空出通勤時間,預計各類線上教育和知識付費等領域業務收入也將因此獲益。

4. 遠距辦公相關產業:受本次疫情推動,遠距辦公正成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但這次發現遠距辦公造成頻寬不足等技術問題,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未來疫情過去後,企業或許將重新思考資源配置,將遠距辦公作為一種提高彈性的方式。這將有利於網路電話、網路視像會議、協作平台、數位化營運或財務系統等遠距辦公工具相關產業發展。

5. 保險:資誠預計,經過本次疫情,中國民眾對生命健康的關注、對突發疾病保障意識的提升,將有助於拉動壽險和健康險等險種的需求,有利於保險業發展。

資誠給台商的 4 個稅務策略建議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台資企業在分散供應鏈的策略上應該有什麼樣的稅務管理考量?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稅務服務會計師段士良表示,不論天災或人禍都點出跨國企業依賴單一供應鏈的風險,包括成本大增、交貨遲延、斷貨等。企業體認到人算不如天算,碎鏈的思維於焉成形。

段士良建議,在碎鏈時代下,企業應從以下個面向重新思考稅務管理策略:

一、合理的利潤分配及適當運用當地租稅優惠:集團價值鏈中的海內外個體利潤應與所承擔的功能、風險及使用的資產相匹配。當利潤不再集中於單一國家時,台資企業需更加重視於台灣及各地總部取得適當的租稅優惠。

二、有效率的控股架構:適當的控股架構可使海外子公司獲利更有效率的回到台灣母公司進行運用。

三、合資與併購的考量:為了快速取得製造及市場擴張的佈局,企業進行合資與併購必須更加重視稅務及法律的管理,避免倉卒行事,造成合資與併購後的糾紛與損失。

四、避免雙重或多重課稅:在全球反避稅的潮流下,必須要更加審慎進行全球稅務佈局以因應國際稅務環境的變化,避免不同國家稅局挑戰集團的稅務架構。

資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報告原文

(本文訊息由 資誠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qsels CC Licensed

更多關於武漢肺炎的產業資訊

武漢肺炎揭露台灣製造業的 2 大問題:為了省成本,存貨天數壓到只剩歐美工廠的一半
為何台灣人得「排隊」買口罩?戴季全:武漢肺炎揭露台灣網路建設的 4 處改進空間
武漢肺炎催生機器人的「防疫」新功能!中國醫院用機器人消毒、送餐,避免人與人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