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foodpanda 日前修改送餐計費方式,引發外送員的不滿,並計畫在 16 日拒送抗議。有外送員指出,雖然新制可以提升接單量 30%,但平均每單的報酬降低約 20%,因此是變相的減薪;foodpanda 則表示,希望優化營運模式,精準預測訂單需求,讓外送員能有穩定的報酬。
從去年 10 月開始,外送員與外送平台間的關係即爭議不斷。外送員提供消費者便利,但利潤該如何分配,風險該如何分擔,考驗外送員、外送平台與消費者的智慧。(責任編輯:郭家宏)
foodpanda 食物外送員在因遭公司片面更改送單費用計算方式感到不滿,揚言 16 日將拒送抗議。勞動部僅表示會再了解相關情形,勞團則贊同支持拒送活動。
foodpanda 修改送餐費用計費方式引發外送員不滿,預計 16 日拒送
食物外送平台公司 foodpanda 於 10 日向外送員更改最新送單費用計算方式,引發外送員不滿,認為是變相減薪,並揚言將在 16 日拒送抗議。
關於 foodpanda 外送員可能發起拒送一事,勞動部官員僅向中央社記者表示會再進一步了解相關情形,其他不願多談。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告訴中央社記者,類似這樣外送員拒送抗爭,在全世界的食物外送平台外送員都發生過,去年在馬來西亞也有大規模的拒送運動,同樣是抗議 foodpanda 片面修改給薪。
孫友聯表示,不管是在台灣或世界各國,都有對這種新興勞動型態在法律上難以界定的問題;但他認為拒送對勞工權益當然是有幫助,也支持對抗,若不如此,外送員大概也沒有其他的管道對抗這種片面修改契約的惡質行為。
如果 foodpanda 懲處拒送外送員,就是確認彼此的僱傭關係
然而實際「罷工」需要經勞資協商後、工會投票表決等程序,目前 foodpanda 外送員並無相關機制。孫友聯說,像這樣外送員拒絕提供勞務,與典型的罷工不同,但仍然給 foodpanda 公司很清楚的訊息,不應強勢片面修改契約。
孫友聯強調,如果 foodpanda 針對拒送外送員懲處,也等於確認公司與外送員是僱傭關係的事實,因為若是認為外包承攬未達公司要求,應該是用解約或法律訴訟的方式維護權益,不是懲處承攬者。
孫友聯指出,foodpanda 一再宣稱外送員是自由的,但是外送員是否提供勞務外仍要約定出勤時間,「自由的定義與 foodpanda 所說的自由不同」,foodpanda 是透過高度管控下的自由。
TO 編按:foodpanda 怎樣修改了計費模式?
根據外送員在靠北 foodpanda 貼的新制說明圖,在新的計費模式下,外送員每小時可以多接 30% 的單,約 3.0 ~ 3.5 張單,如果工作 3 個小時,就可得到 540 ~ 630 元的報酬,超過現制的 420 ~ 525 元。
但有外送員指出,每小時多接 30% 的單提升的是整體報酬,但以每張訂單的平均報酬來看,將會從 70 元降到 60 元,而中彰高屏地區只有 57 元,宜蘭雲嘉是更降到 55 元,以同樣的接單量來看,每個月薪資大約會降 1 萬,因此怒批 foodpanda「變相減薪」。
對於外送員號召 16 日罷工,根據中央社的報導,foodpanda 表示:「公司希望不斷優化並調整更好的營運模式,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外送生態圈;接下來會積極了解外送夥伴的反應與新制度的執行狀況,並持續優化營運模式,建立長久經營的外送環境。」
foodpanda 也對於調整薪制作出說明:「公司希望透過全力優化系統對於時段劃分、精準預測區域時段及訂單需求、調整外送區域,讓每小時平均單量提升,進而使外送夥伴可以有穩定報酬。」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食物外送員揚言16日拒送 勞團贊成勞部了解中〉。圖片來源:靠北熊貓)
更多關於外送平台的消息
Uber Eats、foodpanda 外送員滿街跑,但餐廳老闆真的有賺更多嗎?
【投稿】在資本主義社會,用「勞雇關係」保障外送員也是追求利益的手段!
外送員之死換來外送平台自律公約,適合數位經濟時代的法規環境何時才會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