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為了培養出 AI 時代的人才,許多國家已經紛紛推出了相關的教育資源,例如:芬蘭的免費線上課程「Elements of AI」(AI 的基礎)、美國中小學 AI 教育的國家指南。

但是,要教導出 AI 時代的孩子,最重要的真的只有學技術而已嗎?面對 AI 時代,孩子還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責任編輯:陳美羽)

未來工作大洗牌,全球 AI 人才培力從中小學扎根做起,AI 世代四大挑戰,「人機協作」將取代不懂應用 AI 的人,AI 素養培育三大關鍵:學會提問、培養興趣、勇敢嘗試。

AI 將取代許多人力,帶動白領工作自動化

2019 年 12 月,第一位 AI 台灣人「戴怡宛」(Ta-i-wan)正式誕生,開發團隊幫她建 Facebook、LinkedIn 帳號,期待透過社群互動,戴怡宛可以在國際為台灣發聲。

根據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英國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報告顯示:「2030 年,美國近四成(38 %)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所取代。」不像第三次自動化的工業革命,是藍領的工作被取代,「這一次 AI 帶動的,是白領工作的自動化。」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是希望讓電腦變得像人一樣聰明,解決問題的科技。AI 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它早就存在在我們生活中,而且變化得非常快速。

如何教出 AI 時代的孩子?

在台灣,AI 已列入 108 課綱「科技領域」中的「新興科技」,2019 年 8 月,教育部也完成從小學到高中《和 AI 做朋友》教材及教案套書補充教材,面對 AI 時代帶來的改變與影響,我們該如何教導出 AI 時代的孩子呢?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表示,「父母們得要知道,未來變化之快,會超越自己的生活經驗。」各年齡層都要學會與 AI 共存,操作 AI、和 AI 共事、管理 AI。

親子天下採訪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執行長杜奕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微軟公共事務部總經理潘先國等近 30 位專家、學者,一致呼籲「面對 AI,不要怕,怕就完了!」

各國面對 AI 時代推出的教育資源

為了幫國民備戰 AI 普及的未來,各國政府已著手培力國民的 AI 素養。一直在教育和科技上有優勢的芬蘭政府,聯手大學和企業,推出一套速成的線上課程「Elements of AI」(AI 的基礎),目的是要 Empower(賦能)而非「威嚇」國民,同時推出英文、瑞士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德語版。

面對工作的大洗牌,AI 培力也從產業進入中小學教育,將翻轉教育和教養的典範。中國在 2018 年編寫出全球第一套 AI 高中教材,並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四十所高中試教;美國則於 2019 年初,先進人工智慧協會(AAAI)和電腦科學教師協會(CSTA),共同促成中小學 AI 教育的國家指南。

迎接 AI 時代的四大挑戰

《親子天下》一月號的報導中,針對 AI 時代來臨,提出我們正共同面對的四大挑戰:

一、人機協作,必須懂基本的電腦邏輯
未來不是 AI 會取代你,而是 AI 加你,取代不懂應用 AI 的人。「人機協作」是必然,科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中小學教育不是要趕快去學 AI 的技術,而是要懂基本的電腦邏輯,知道電腦可以幫忙做什麼。

二、人的獨特價值更顯重要
當 AI 取代許多繁複性的工作,人類具有成長、同理、關愛他人的能力都是 AI 不可取代的。面向 AI 時代的教育,AI 素養更顯重要,教育應該更加強調創意與人類的獨特性。

三、AI 帶來更多道德的困難和反思
大數據輸入的資料是人所輸入,演算法怎麼算、邏輯也是人來決定,更快更大量的數據和更有效率的演算法,有可能更嚴重複製人的偏見。

四、AI 可能拉大貧富資源差距
AI 造成的失業潮可能引發社會巨變,中小學教育的走向也可能因此拉大貧富資源差距。

除了學技術,這 3 大「AI 素養」更重要!

廣達研究院院長張嘉淵表示:「科技只是帶你到未來的工具,但未來是你要去想像、創造的」。因此面對 AI 時代的到來,父母在教養上最重要的不是學技術,而是交給孩子面對 AI 時代的能力,親子天下綜整給父母的三大建議,培養具備「AI 素養」的下一代:

▌培養會製造問題,而不只是會回答標準答案的下一代
從日常生活中練習開始,讓孩子從「提問」取代「回答問題」,並且鼓勵孩子問「為什麼」,然後認真回答。

▌興趣真的可以當飯吃,投入 Side project 很重要
Side projectct 是指在正職以外或自己想做的專案,背後支持的是自動發熱的熱情。未來的世界沒有「完美」,也沒有「失敗」,只有不斷嘗試,不斷修正,做出好的體驗。

▌以身作則,示範當海盜出海的勇氣
Google 總經理簡立峰觀察,台灣的教育裡,最缺乏的就是勇敢,因此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必須先不怕,才能和孩子一起面對未來。

AI 時代來到,孩子首當其衝,父母、老師都不應該因為恐慌而逼迫孩子學習他不愛的內容,反而 follow your heart(跟從你的真心)已成為 AI 世代的最高準則。

(本文經 親子天下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比學寫程式更重要的事?培育具備「AI素養」的下一代〉 。首圖來源:親子天下。)

延伸閱讀

【啟動未來 AI 人先修班】微軟回答核心議題:有了 AI,這世界還需要你做啥?
從小學 Coding 目的不是要當工程師,是培養台灣人缺乏的邏輯思考
中國高中生 CONNECT with AI 成為校園必修!難怪我媽整天說強國很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