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Map 等地圖也是「預測需求科技」的應用場域

CES 是科技界的年度盛會,而美國媒體《CNET》的「Next Big Thing 座談會」是 CES 當中的「傳統」,藉由該座談會,我們可以洞悉未來有望被廣泛應用在生活、產業的科技。

今年的 Next Big Thing 座談會上,討論重點是「預測需求」的相關科技(anticipatory tech),也就是可以了解用戶習慣、偏好,即時追蹤活動與需求的科技。這類科技,未來會在居家、汽車、醫療等場域應用。

Next Big Thing 座談直播影片在這裡

「預測需求」是未來科技關鍵

Google 智慧家庭生態系資深總監 Michele Turner 表示,未來技術將會關注在居家設施「隱私、安全」的連結。Turner 以 Google Map 為例,表示 Google Map 可以根據使用者位置推算到家時間,並在使用者回到家之前,在最恰當的時間預先開啟暖氣、烹調設備,而如何隱私的傳輸使用者位置,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情感量測新創 Affectiva 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Rana El Kaliouby 表示,Affectiva 的重要目標是「讓科技人性化」。Kaliouby 認為,「預測需求」是未來科技的關鍵,若我們要預測需求,消除演算法偏見將是重要議題,而解決方案就是蒐集大量的人口統計學與情境資料,不能夠像現在一樣,「僅有中產階級白人的資料」。

Loup 創投的合夥人 Doug Clinton 提到,投資之前,自己都會思考創辦人的角色定位。目前 Clinton 投資的重心在神經科技,認為該技術具有創造人機連結的潛力。Clinton 開玩笑的說,絕對不會用這個技術「讀心」。

隱私、安全性、演算法偏見是「預測需求」的重要議題

但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的執行官 Cindy Cohn 擔憂,因為使用者提供愈來愈多的資料給科技公司,而且這些資料可能會被公司、政府利用。政府可以透過這些資料監控人民,例如中國的人臉辨識系統。

我們可以期待,科技產品「預測需求」的能力提升之後,我們的生活、工作可以更有效率,更便利,但隱私、安全性、演算法偏見會是重要的議題。如何避免資料被第三方擷取,或是被公司、政府利用,是我們需要關注與討論的議題。

參考資料來源:
1. 《CNET》:〈CNET’s CES 2020 Next Big Thing Panel focuses on anticipatory tech’s wonders and danger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CES 2020】臉書、蘋果開打「隱私戰」!從商業模式觀點,帶你了解兩者間的隱私爭議
【CES 2020】Amazon 將 Alexa 與汽車整合,說「pay for gas」就會自動幫你付油錢
【CES 2020】Sony 概念車「Vision-S」亮相!裝設 33 個感測器,想用影像技術打造全新駕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