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是科技產品與技術的展示舞台,但在今年的 CES 展會中,「隱私」成為科技巨頭的討論焦點,臉書和蘋果還在座談會上開打「隱私戰」,爭論彼此的商業模式與隱私政策。
以下,是兩大科技巨頭的交鋒內容。
商業模式是臉書隱私爭議的「原罪」
根據美媒《CNET》的報導,在座談會當中,臉書的代表是隱私政策長(chief privacy officer for policy)Erin Egan,而蘋果的代表是資深國際隱私長(global privacy senior director)Jane Horvath。她們之間的交鋒點,是兩者之間的隱私政策,以及商業模式差異所帶來的隱私策略差異。
臉書近年捲入多場隱私風暴,而蘋果在隱私方面的爭議相對較少,原因主要是兩者的商業模式差異。臉書的獲利來源主要是廣告,因此臉書依賴使用者的資料與瀏覽紀錄,讓廣告主進行精準的廣告投放;蘋果的獲利來源是硬體,對使用者的資料需求相對較低。
因此,商業模式成為臉書隱私爭議的「原罪」。Egan 表示,蘋果將隱私保護視為產品的「賣點」,但臉書也同樣重視使用者隱私,並採取措施執行;雖然兩者(臉書與蘋果)的商業模式有差異,提供的服務不同,但都看重隱私保護。
此外,Egan 也對蘋果的資料政策提出反駁。蘋果表示自己將資料存在消費者的裝置上,而不是蘋果公司的系統當中,但 Egan 表示,資料存在裝置上並沒有比較隱私。
蘋果記錄資料時,不會讓它跟特定的人、裝置綁在一起
雖然蘋果的隱私爭議較少,面對的審查爭議也沒有臉書嚴重,但不代表蘋果就能從隱私議題「免疫」。例如蘋果會使用使用者的資料,例如 Siri 的語音訊息,來優化自己的 AI 技術。
Horvath 沒有迴避使用者資料的爭議。Horvath 表示,蘋果會盡量減少資料的蒐集(minimizing data collection),例如限制臉部辨識演算法,讓它只在用戶的設備上運作,不在蘋果的公司系統內運行。
Horvath 說明,蘋果蒐集消費資料的時候,並不會將它們與特定的人、裝置綁在一起。蘋果會在資料中加入「噪音」(noise),讓它們「隨機化」(randomize)。也就是說,蘋果會記錄「用戶在 10:00 瀏覽了 XX 網頁」,不會記錄「A 用戶使用 B iPhone,在 10:00 瀏覽 XX 網頁」。
臉書與蘋果的隱私關鍵差異在「預設設定」
臉書在週一發表隱私檢查工具(Privacy Checkup tool)的更新,但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委員 Rebecca Slaughter 提出它的疑慮。臉書與蘋果在隱私的關鍵差異在「預設設定」(default setting),Slaughter 認為消費者通常不會去更改預設設定,包含隱私設定,因此對於臉書把保護隱私的責任落在消費者身上感到疑慮。
Horvath 在提到蘋果的隱私預設的時候,多次強調蘋果與臉書在設定上有差異。
雖然 CES 的重點仍然在科技產品與服務方案,但由於 Google、Amazon、臉書等巨頭皆陷入多次隱私爭議,因此隱私成為今年 CES 的重要話題,許多科技廠也在展會中討論隱私。
Slaughter 評論,「我不認為有科技廠商能夠直接講明白,誰有資料,擁有什麼資料,以及拿那些資料做什麼。」隱私將是科技產業無止盡的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
1. 《CNET》:〈At CES, Facebook argues it’s just as good on privacy as Apple〉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維基百科(臉書)、維基百科(蘋果))
延伸閱讀
【CES 2020】三星發表「球」型機器人:能操控家電,還會「叫你運動」不要耍廢
【CES 2020】Amazon 將 Alexa 與汽車整合,說「pay for gas」就會自動幫你付油錢
【CES 2020】Sony 概念車「Vision-S」亮相!裝設 33 個感測器,想用影像技術打造全新駕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