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中美兩國在去年年底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將在 1 月 15 日簽署協議。但有分析人士指出,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並沒有談及中國政府對產業的大規模補貼,是協議的重大漏洞。
美國認為,中國政府的補貼讓中國企業取得不合理的競爭優勢;中國認為,產業補貼可提升產業競爭力,並確保自給自足的能力,降低對外國的依賴。或許在下一階段的貿易談判中,中美兩國就要觸碰產業補貼的議題,它是談判是否順利的關鍵。(責任編輯:郭家宏)
川普總統星期二(12 月 31 日)發推特說,他 1 月 15 日將與中國政府的高級代表在白宮簽署兩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美中初步協議中有一個重大漏洞,那就是,協議沒有觸及中國政府對產業的大規模補貼,而這曾是川普總統發動貿易戰的緣由之一。
川普在星期二的推特上還說,他晚些時候將去北京,兩國將就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展開談判。
美中兩國在 12 月 13 日宣布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此後雙方一直表示目前仍正在履行翻譯校對等必要程序,所以,雙方一直沒有宣布什麼時候簽署協議,更沒有公佈協議文本。
美中初步協議的漏洞:沒有談及中國大規模的產業補貼
《華盛頓郵報》星期二的報導說,雙方在最初的幾輪談判中討論了產業補貼的問題,也曾形成過一份包括產業補貼的超過 150 頁的協議。但是中國官員拒絕進行結構性的改變。當雙方官員本月就 86 頁的部分協議達成和解時,削減補貼的任何承諾均已被取消。
中國對某些企業的慷慨補貼,政府在經濟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對外企的系統性歧視等,被稱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根據 12 月 13 日宣布的協議,美國將暫停對價值 1600 億美元(約 1210 億英鎊,4.9 兆新台幣)的中國進口智慧手機和玩具等產品徵收新關稅的計劃。作為回報,中國將同意購買更多的美國農產品,並做出新的承諾以改善知識產權保護。
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12 月 30 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採訪時說,協議包括了有關知識產權的細節,在強制技術轉讓方面有了一個「良好開端」,「在匯率操縱方面也有一些好的表述」,但是,他沒有提及產業補貼的問題。
川普發動貿易戰,產業補貼是一大原因
產業補貼是美中之間的一大難題。中國向國有企業以及向中國政府確定的戰略發展領域的企業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自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在一些經濟領域還強化了國有企業的作用。
白宮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曾經說,國家對產業的補貼是中國的「七大罪惡」之一,必須在兩國之間建立正常貿易聯繫之前予以糾正。停止對產業的補貼,特別是「中國製造 2025」中對先進製造業的補貼,曾是美國的八大要求之一。
在 2018 年 3 月 22 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佈的 301 調查報告中,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認為,中國政府的財政補貼是中國計劃取代美國全球技術領導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他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作證時曾說,「中國大量補貼,試圖佔領我們的市場。」
中國的鋼鐵廠、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電池開發商、造船廠和石油生產商都可以從龐大的政府支持中受益。北京官員透過國有銀行貼現貸款、廉價土地、低成本電力以及官方批准的投資基金注入現金,讓中國公司與外國競爭對手抗衡。
《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約翰.諾弗(John Neuffer)的話說:「中國的努力是堅定的、長期的、而且資金充裕。」「這就是為什麼補貼問題對我們來說如此之大。」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說,中國現在將其 GDP 的 3% 以上用於直接和間接的商業補貼,這個比例大致相當於美國軍費佔 GDP 的比例。
美國商務部曾警告稱,在受到大量補貼的中國鋼廠的壓力下,美國鋼鐵佔全球市場的份額自 2000 年以來已下降近三分之二。川普去年對進口鋼鐵徵收了關稅。有分析人士說,中國對產業的補貼是促使川普總統發動貿易戰的原因之一。
不過,早在今年 4 月,路透社就報導說,為了達成協議,美國談判官員看來會在產業補貼問題上可以接受比原先更低的標準,而把重點集中在他們認為更可能實現目標的議題上。這些議題包括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擴大中國市場准入。中國在這些方面已經做出讓步。
產業補貼是美中下一階段談判的難題
白宮官員也承認,美中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後,還有很多關鍵問題沒有解決。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很多困難的事情」留待未來的談判。
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是艱鉅的,不太可能在 11 月大選之前取得成果。就產業補貼進行討價還價將會特別困難。
儘管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希望以此迫使中國改變包括眾多補貼在內的做法,但兩國的貿易爭端只是進一步讓習近平相信,必須加快努力,實現自給自足,無論付出多少代價。
隨著美中貿易戰推進,中國媒體放棄了中國製造 2025 的說法,但是中國方面並不想放棄「中國製造 2025」計劃。相反,習近平多次表明立場,呼籲加緊努力、將中國打造為全球科學技術的領軍人。
美國貿易問題專家、公共政策博客 RealityChek 的創辦人艾倫.托納爾森( Alan Tonelson)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會不會放棄中國製造 2025 或者放棄更大範圍的高科技上的野心?我覺得這不可能,因為完成這樣的目標對中國共產黨繼續掌控政治權力非常重要,對中國繼續經濟發展的決心來說也非常重要。」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專家指美中初步貿易協議有重大漏洞〉。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更多關於中美貿易戰的消息
中美貿易戰要結束了?兩個觀察點:中國放棄政府補貼、美國放棄強權地位
【中美貿易戰後】台灣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但台商回流的 「考驗」才正要開始
【破解矛盾】貿易戰重創美國在中業務,為何卻有 80% 美企選擇不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