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 21 世紀醫界最頭疼的重症之一,癌症不僅沒有根治療法,治療成本更非普通民眾可輕易負擔。然而醫學界出現一線曙光,今年 1 月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羅斯林研究所卻發現,基因編輯母雞很可能成為特定癌症藥品普及的關鍵,製藥成本有望比製藥廠來得低 100 倍。
為什麼是雞?
研究指出,部分癌症病患得病源自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特定蛋白質與化合物,屆時醫生給的處方即是補充該病患缺乏的蛋白質。癌症藥品之所以昂貴,往往因為製作技術的高門檻,所以製藥廠的製作成本十分高昂。
參與計畫的博士 Lissa Herron 研究癌症解法的過程中發現,雞蛋蛋白具備大量的蛋白質,更是一個容易取得、低成本的蛋白質來源。因此他所屬的羅斯林研究團隊將人體製造蛋白質的基因打入母雞產生蛋白的 DNA 中,針對與免疫系統高度相關的人體兩大蛋白質進行產出。一是具備抗病、抗癌效果的 IFNalpha2a,二是促進人體破損細胞自我修復的 macrophage-CSF。
Herron 提到,由雞蛋白製造的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抗藥性病毒的產生,避免癌症演進出變異種;另外,由於藥品內含 macrophage-CSF 蛋白質,產品可能也具備細胞修復功能。
研究團隊指出,每三顆蛋就能產出一劑量的藥品,每隻雞一年能生出 300 顆蛋。只要能擁有足夠的雞,且將計畫規模化,抗癌藥品在未來將出現上市、上架的可能。
「透過基因改造母雞製造的藥品,成本將低於製藥廠的 10 至 100 倍。我們希望可以將特定癌症的平均製藥成本降低 10 倍以上。」Herron 強調
雞,受虐待了嗎?
在一個生物實驗中,動物保護團體最注重的無非成為「癌症藥品製造者」的雞是否受到不人道的對待。
Herron 強調,基因編輯母雞在一個諾大的養雞場受到呵護,日常吃飽喝足,也受到專業的養雞專家照護。「對基因編輯的雞來說,他們的下蛋行為跟其他養雞場的雞一樣。這並不影響母雞的健康,牠們依然到處咯咯咯叫,四處下蛋。」
羅斯林研究所教授 Helen Sang 說明,目前計畫尚未製造出「人類用」藥品,但實驗成果明顯透露出基因編輯母雞計畫的商業可行性,對製藥業、醫學界與生物科技相關應用產業皆是一線曙光。
參考資料來源:
《BBC》:〈The GM chickens that lay eggs with anti-cancer drug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你可能感興趣
破解癌症不治秘密!諾貝爾獎雙得主抓出,免疫系統「殺不了」癌細胞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