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金魚腦的學習技巧:打散時間、持續複習,透過「15 分鐘」檢視學習成效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我們很容易金魚腦,但身邊總是有人能夠過目不忘,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記憶力與學習能力?

大腦什麼都記得住》的作者史考特‧海格伍德是美國記憶大師,連續獲得 4 屆美國記憶大賽冠軍,透過本書,將帶我們了解學習與記憶的技巧。(責任編輯:郭家宏)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打散學習時間,使記憶擴充至最大。學習而不複習,時間間隔愈長,記得的就愈少。

找幾位志願者試做這個練習,或請人幫你試做。要求志願者(或你自己)依照次序盡可能記憶多個數字。先以每秒鐘一個數字的速度,大聲朗讀下面的二十位數字。然後詢問他們從頭開始記住多少個數字。當大多數人都在遲疑時,立刻問他們最後一個數字是多少,接著問倒數第二個數字,直到大家腦子都一片空白為止。

13145926535897932384

你會發現,最初 4 到 7 個數字的記憶最強,這就是「最初效果」(primacy effect)。一般人通常都記得住學習時段剛開始時學到的東西。有些人可能會記住最後一或兩位數字,這是「新近效果」(recency effect),意謂最末了幾項事物往往也比較記得住。最容易被心靈天平遺落的就是中段資訊,這跟理解沒有關係,完全是記憶的本質使然。

打散學習時間,就可以提升學習期間的記憶能力。因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短,會因記憶的材料而異,所以學習時間長短完全是一種主觀判斷。我們追求非常密集的專注。如果我告訴你,1960 年代末,人類飛到月球只要花 11 分鐘,你可能很詫異。事實上,雖然太空人脫離地球後,經過 3 天才抵達月球,但火箭燃料只燃燒了 11 分鐘,就產生足夠脫離地球重力場的能量。一旦進入外太空,阿波羅任務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飛抵月球。記憶也是如此,完全靠最初幾秒鐘的全神貫注,後面的時間幾乎不費工夫。

學習時間最短 15 分鐘,最長不要超過 1 小時

嘗試用電視台模式來規範你的學習習慣。大部分電視節目長度都不超過 1 小時,你單次學習的時間也應該以此為上限。你注意到長度 1 小時的節目,播出 15 分鐘後會進一段廣告,這就是基本的下限。我認為學習時間設定為最短 15 分鐘,最長 1 小時最合適。

複習材料數遍,直到你能從頭到尾毫無錯誤背誦一遍為止,然後停 30 秒或 1 分鐘,再背誦一遍。如果第二遍背誦也成功,就代表你這段學習可以告一段落。如果不成功,等 30 秒或 1 分鐘,再背誦一遍。第一遍完美的背誦,確保你記憶的資訊正確;第二遍背誦為的是建立自信,也標示學習階段的完成。

告訴你一個很棒的學習竅門:如果你要記憶的是一張清單或一堆人名,第二遍要倒過來背。還記得剛提到的初始效果和新近效果嗎?開頭的部分我們自然而然記得較多,所以我們從清單的末尾開始,倒著往前背,有助於趁最容易遺忘的中間資訊溢出記憶前,把它搶救回來。

如果過了 15 分鐘還沒忘記,代表資訊進入了長期記憶區

此外,你要對記憶的完美特性有信心。你的心智天生神奇,但我們習慣負面思考,總是計較有多少東西被遺忘,在潛意識裡中傷心智的能力,我們幾乎從不注意自己記住了多少東西。積極肯定會幫助我們強化心智的神奇力量。

等 10 到 15 分鐘,不看原始材料,再背誦一遍。學習階段告一段落後,資訊就會從現行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去。我把這一過程想像成下課時間結束的幼稚園孩子,列隊走進教室。他們都很興奮,精力旺盛地磯磯喳喳,若沒有老師監督,有些孩子會跑出隊伍,衝進走廊跑不見。孩子本來就容易分心,他們最不喜歡排隊。我們的頭腦經過 10 到 15 分鐘沉澱的記憶,也有類似的特性,使資訊容易遺失。

2002 年,我女兒克麗絲汀一度陷入昏迷,我們現在相信是大腦受腦炎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使她的大腦膨脹,在控制運動的區域及記憶中樞,造成暫時性損害。她在康復過程中,曾經問我們這一切如何發生,我們告訴她,10 到 15 分鐘後,她會再提出同樣的問題,而且完全不記得自己已經問過了。好在她現在已經痊癒,享受著健康快樂的生活。女兒生病時,大腦的暫時性損害阻擋資訊進入她的長期記憶,經過 10 到 15 分鐘,資訊就散失了。這次經驗對於現行記憶與長期記憶處理資訊所費的時間,提供非常有力的線索。如果你記得一件事超過 15 分鐘,大概可以合理推論,它已經進到你的長期儲藏區了。

持續複習,強化對資訊的印象

八度贏得世界記憶冠軍的多明尼克.歐布萊恩(Dominic O’Brien),不僅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記憶的導師,他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記憶力,能在 1 小時內記住 18 到 20 副撲克牌。有趣的是,他並不是一口氣記憶 18 副牌。他把記憶過程拆成時間長度漸增的 3 個部分,每段時間記憶 6 副牌。也就是說,他會先記憶第 1 副牌、然後第 2 副牌、第 3 副牌,直到記完 6 副牌。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多明尼克在比賽中只花兩分多鐘,就可以記住 1 副牌,所以他記完 6 副牌,距他第一眼看到第一副牌的時間,也不過 12 到 15 分鐘。這時他先不繼續記牌,而是很快回頭重看一遍第 1 副牌,然後第 2 副、第 3 副,直到 6 副牌都複習完為止。接著他開始做包括第 7 到第 12 副牌的第二段記憶,並把記下的牌通通複習一遍。

他解釋道:「我把我這種複習方式稱作『轉盤子現象』。假定有 6 根桿子,你要在每根竿子上放 1 個旋轉的盤子。你做到第 6 個盤子時,第 1 個盤子已經喪失一部分動能,需要再搖幾下竿子。我記憶的時候,做到第 6 副牌,第 1 副牌也失去了一部分動能,變得有點模糊,所以我得回頭,在心裡給它加把勁兒。」

學習記憶新資訊的時候,必須確認資料輸入長期記憶的途中,不至於變得模糊不清。以 15 分鐘為基準,快速複習一下,有助於保護數據不散失。下回你遇見一群人,不妨偷偷用手錶定個鬧鈴,或隨時留意時鐘,看看 15 分鐘後你是否還叫得出他們的名字。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大腦什麼都記得住》,由 商業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更多關於學習的有用資訊

衝高台灣人才競爭力!智慧教育如何有效打造適才適性的學習過程?
科技革新英語學習模式,5 個好用又免費的練英文 APP 一次介紹給你!
盤點 9 句最實用商務出差英語會話,換匯、訂房、過海關全都包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