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美國時間 12 月 2 日,國會 25 名兩黨參議員聯名要求川普政府,儘速調查中國的企業社會信用體系(Corporate SCS)。該系統將在 2020 年實施,參議員們擔憂,信用體系將威脅外商在中國的營運自由與權益。
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是什麼?上路之後,會對在中國營運的企業產生什麼影響?
評分攸關企業在中國的營運,員工也可能受影響
中國大陸國務院在 2014 年發布《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 年)的通知》,計畫在 2020 年全面啟用信用評分機制,大至竊盜、強盜、詐欺,小至闖紅燈、垃圾不分類、預約餐廳卻爽約等不良行為皆被納入評分;若分數不佳,將影響中國人民信貸、搭火車、搭飛機等權益,有些城市還會公開失信者的部分個資,引發隱私等爭議。
除了中國國民,在中國營運的企業也是社會信用體系的評分對象。美國聯名參議員們指出,企業的營運數據、交易紀錄會被收集,交由華為、騰訊、阿里巴巴、太極計算機等中國企業所組成的組織分析管理,並使用不明的評分標準,決定企業對於「支持中國經濟體系」的貢獻程度。
若企業得到高分,將享有更低稅率、優良信貸條件,更容易進入市場以及更多官方採購機會;若企業信用分數不佳,就會受到限制參與公共採購機會、增加審查難度、調高貸款利率與稅率等懲罰,甚至被列入黑名單,逐出中國市場。
除了企業,管理階層與員工也可能因為企業信用分數不佳,被列入社會信用體系黑名單。此外,「合作夥伴」也會影響評分。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採用連坐制度,若合作夥伴信用遭到扣分,自己也可能被連坐扣分。
隱憂:迫使外商討好中共,接受當局的政治立場
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引發外商企業與各國政府擔憂。由於評分標準不明,外商認為評分機制如同黑箱作業,中共說了算,會偏袒符合中國立場的企業。評分機制也帶給外商政治上的風險,中國歐盟商會表示,企業可能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等原因受罰,中共可用此體系來審查企業的政治立場,逼迫外商接受中國政策與政治立場。
雖然企業社會信用體系還沒正式上路,卻已經產生影響力。以台灣主權爭議為例,中國要求航空公司標明台灣屬於中國,許多航空公司屈服於中國的壓力,因為如果不這麼做,信用體系上路後,中共就會紀錄該航空公司「嚴重不誠實」,打擊它在中國市場的業務。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表示,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上路之後,企業的決策、行為或道德標準可以隨時被評價、被適應、被改變,多年來努力的價值也可以被抹消、被沒收,甚至被國有化。何澄輝認為,這不僅是企業的交易成本問題,更是生存的問題。
雖然表面上來看,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是在確保企業的誠信、交易秩序,保障守法的企業,但更深層來看,它還有要求企業接受中共立場的意涵,若不接受,當局可藉由評分機制,影響該企業在中國的業務,強迫接受中共立場或退出中國市場。外商在中國營運,不僅要面對經濟風險,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啟用後,政治風險也隨之提升;台灣有相當多人在中國經商,許多企業在中國設廠,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是這些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參考資料來源:
1. 《鳴人堂》:〈企業生死,中共說了算?美參議員籲防範中企社會信用體系〉
2. 《鳴人堂》:〈分數決定命運:中共實施社會信用體系,外商也難逃?〉
3. 《大紀元》:〈25參議員促白宮調查中共企業社會信用體系〉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中國公部門下令掃除外國電腦產品!Android 可用鴻蒙取代,但是 Windows ······
你的臉可能被偷了!中國黑心賣家「兜售人臉數據」,台幣 35 元可買三萬張臉
日經:中國挖走台灣 3000 名半導體人才!不僅為了產業發展,還帶有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