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量子運算資安威脅,清大完成台灣首次量子加密測試!

清華大學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教授牟中瑜(右 1)、副教授褚志崧(左 2)率領的團隊,利用組成光的最小粒子,光子,傳輸加密的密碼並成功完成台灣第一次的量子加密通訊測試。圖片來源:中央社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10 月 Google 發布論文,宣稱量子處理器只花了 200 秒,就完成傳統超級電腦費時 1 萬年的運算任務。量子運算已帶來資安隱憂,許多國家開始研發量子加密技術;在台灣,清大近期也完成全台首次量子加密通訊測試,在全球量子爭霸戰中,讓台灣取得了一席之地。(責任編輯:郭家宏)

隨著運算能力超越超級電腦的量子運算技術出現,資訊安全也出現新的隱憂。清大的研究團隊近日完成台灣第一次的量子加密通訊測試,可望以新技術讓資訊傳輸更安全。

量子運算帶來資安隱憂,清大完成台灣第一次量子加密通訊測試

科技巨擘 Google 日前宣布在量子運算研究領域達成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實驗性量子處理器,在短短 200 秒內,完成傳統超級電腦必須耗費 1 萬年才能執行完成的運算任務。這項突破不僅吸引國際關注,同時高速的運算效能也引起資安威脅的隱憂。

為了克服量子運算技術可能帶來的威脅,清華大學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教授牟中瑜、副教授褚志崧率領的團隊,利用組成光的最小粒子,光子,傳輸加密的密碼並成功完成台灣第一次的量子加密通訊測試。

量子加密加入其他規則,量子運算即使再快也無法破解

2016 年中國科技學術大學證實了「量子加密」可用於遠距離通訊,而且這項量子加密技術具有比過往加密更複雜的特性,不只無法被破解,還可以示警駭客的存在,因此被視為可以抵抗量子運算帶來資安風險的利器,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紛紛投入研究。

牟中瑜指出,現行的 RSA 加密演算法雖是以複雜的運算構成,確保不會被運算能力不足的電腦破解。然而量子運算出現後,大幅縮短了運算的時程,並超越了現行的超級電腦,這也讓 RSA 加密演算法的安全出現隱憂。

牟中瑜進一步說明,量子加密法除了複雜的運算外,還加上了其他的加密規則,使得量子運算即便計算速度再快,都無法破解加密,大幅提升資安。此外,由於光子的脆弱特性,若遭遇第三監視或攻擊,將會留下痕跡示警,藉此確保資訊不被竊取。

量子運算帶來資安隱憂,台灣產官學界正在研究量子加密規則!

12/6 世貿一館,2019 未來科技展,破解量子運算關鍵
點我了解更多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確保資訊更安全 清大執行台灣首次量子加密測試〉。首圖來源:中央社

更多關於量子電腦的資訊

台灣的量子電腦未來商機:伺服器、散熱模組,以及 2 奈米以下晶圓製程技術
【台廠投入量子爭霸戰】廣達派工程師研究量子電腦,布局量子時代的雲端伺服器商機!
【2019 未來科技展】量子運算威脅現有安全機制,唯一解法「後量子」加密技術是什麼?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