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2019 年是矽谷不樂觀的一年,房價下跌,裁員潮盛行,縮減加班費,投資人也在拋售科技股票,這一切是為了讓獲利變現,儲存現金,預備可能會在兩年內到來的經濟危機。
雖然近期不樂觀,但矽谷還是全球的科技創新重鎮,對部分投資人來說,即將到來的風暴,反而是寶貴的投資機會。(責任編輯:郭家宏)
「我不能等了,我要在冬天來臨前,快點賣出這套房子。」Steven 對自己的仲介堅持說道。
29 歲的 Steven 目前在 Google 總部擔任前端工程師。40 年前,他的父母從中國移民到矽谷。
他的父親年輕時候也是個工程師。正是他父母二十多年前的一場切身經歷,讓他有了這個在很多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決定。
「經濟危機很可能真的要來了,我要在它到來之前把房子賣掉。」Steven 說。
經濟危機可能性高,矽谷房價下跌
「房子上市三週了,仲介也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原因,就是賣不掉。」
Steven 在一次聚會上和朋友談起今年北美,尤其矽谷房市比想像中更為冷清的事。但聚會上的一半年輕人都對此毫無所覺,不知道房市在過去一年已經掉轉方向,逐漸冷卻。
在矽谷,一些年輕人對於經濟仍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樂觀。反之,一些專家學者開始擔憂經濟下行。
根據美國國家商業經濟組織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在 200 名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和政策研究制定者中,有 2% 認為今年美國會有經濟危機,有 38% 認為明年會有經濟危機,而 25% 認為在 2021 年初會有經濟危機。調查中,只有 14% 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未來兩年半,不會有經濟危機發生。
「經濟從 08 年經濟危機後恢復到現在已經連續上行了 11 年。按美國以往每 10 年左右出現一次經濟危機,11 年已經很長了。」Steven 說,過去一兩年,矽谷已經非常明顯地出現了一些變化——無論是清冷的房市,還是不太如意的獨角獸上市,以及後續疲軟的股價,都讓矽谷顯得「提不起精神」。
而這樣提不起精神的矽谷,讓曾經全家經歷過危機的 Steven 決定,迅速出手手中的房產。
這套於 2012 年購入的房產可以說是 Steven 過去幾年最成功的一次個人投資。這套購入價僅 80 萬美金(約新台幣 2440 萬元)的獨棟在過去幾年跟隨者矽谷的房價飆升,一度在高點價值超過 150 萬(約新台幣 4575 萬元),收益率接近 100%。
但 2018 年春天一過,房市疲軟,價格一天不如一天。等到 2019 年夏天,Steven 想出售的時候,估測這套房只值 120 萬了(約新台幣 3660 萬元)。
「我用 120 萬作為售價做了兩週 Open House,結果只有一個買家遞 Offer 進來——比我的售價低了 10 萬(約新台幣 305 萬元)」Steven 說。這更堅定了他賣房的決心:當房價下行,只有更快地出手這套房子,才可以保住大部分房子為他帶來的增值收益。
在 Open House 的第三週,他果斷決定開出 115 萬(約新台幣 3500 萬元)的骨折價吸引買家。最終在兩週後,經歷了無數個不滿意的 Offer 後,房屋成功售出。
Steven 所經歷的房市遇冷並不是個例。根據矽谷媒體《水星報》(The Mercury News)報導,來自房屋數據權威公司 Corelogic 公佈的數據,灣區房屋交易數量已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連續 13 個月下降。而今年 8 月的房屋交易數量相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 20%。
「雖然沒能在最高點出售這套自住房,但還好我行動快,還是保住了幾十萬的收益。」Steven 在出售房屋後,已經租到公司附近的一個一居室公寓,並表示終於不用擔心像 20 年前父親那樣,失業還要還高額貸款。
經歷過經濟危機的美國人,開始賣房避免虧損
Steven 的父親年輕時,矽谷也是這樣熱鬧,大批的公司上市、薪酬、房價隨著股價一路飄升。但一瞬間,事情就發生了變化:.COM 那一輪危機帶來了股價、房價斷崖式下跌。而最讓他們一家記憶猶新的,是矽谷遍地的失業狀況。
「我父親在那一年也丟了工作。糟糕的是,那些原本招工的公司都停止了徵才(HiringFreeze)。」Steven 說。
就像現在一樣,那個時候工程師的薪水遠超普通人。因為沒有經濟壓力,他的媽媽辭了工作在家照顧起了 Steven 和他的妹妹。
但那一次突如其來的裁員,讓整個家庭一瞬間從處境優渥跌落到了還不起房貸。
等到他父親因為還不起房貸想要賣房的時候,發現房子的價值早已腰斬。哪怕是賣了,都無法還清銀行的貸款。「那段經歷給我們一家留下的印象太深了。」Steven 說。好在過了最難熬的那一年多,父親又重新找到了一份能夠維持家庭開銷的工作。這樣的事情,一旦經歷過,就會保持比常人更敏鋭的警覺。Steven 和家人最近看到了那種相似的徵兆:矽谷的房價從去年春天過後一直在跌,上一輪瘋長的地帶已經跌出了將近 1/4。哪怕今年聯準會都已經降息三次,矽谷房價仍然沒有停止下跌。
「經濟危機很可能會在未來一兩年之內再次造訪。」Steven 推測道。已經出清了房子的他,就只等待著另外一隻靴子落地。
和 Steven 一樣,很多經歷過經濟危機的美國人都開始做起了準備。
矽谷人開始拋售科技股票,並跳槽到「科技大廠」
根據 CNBC 的報導,調查機構 Metlive 做了一份針對 8000 位 18 歲以上美國人的調查。調查顯示,基於對於經濟危機話題的恐懼,41% 的受訪者比過去更在意自己的存款,以及更頻繁地檢查自己的銀行帳戶存款和投資情況。21%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因為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感到恐懼,花錢時變得更謹慎和保守。這和美國人多年來當月光族的行為相差頗大。
更反常的是,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有 17% 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最近開始在家裡存放大筆現金。
無論是賣房還是存款,人們開始相信黑暗裡,將只有現金為王。
為了手握更多的現金,抵禦危機,矽谷的人們開始嘗試拋售一點「矽谷特產」——科技公司的股票,尤其是那些剛剛上市的獨角獸公司員工。
11 月 6 日,美國股市一開盤,Uber 員工就在股票解禁第一天,爭分奪秒地如同丟掉燙手山芋一樣拋售了手裡的股票,導致自家公司股價暴跌。
由於大規模拋售,Uber 股票跌落至史上低價每股 25.58 美元。而六個月前,Uber 的上市股價為每股 45 美元。半年時間,股價崩盤 40%。而對 Uber 前景缺乏信心的除了普通員工,還包括已經被踢出局的前任 CEO Travis Kalanick。包含解禁首日拋售的 5 億美金股票,Kalanick 已經拋售出大約價值 9 億美金的 Uber 股票。
Uber 最近 6 個月的股價走勢,由於對於 Uber 前景的不信任以及對於其今年頻繁裁員帶來的擔憂,甚至不少已經拋售股票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