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館(Growing Pavilion)/圖片來源:New Heroes
相信許多人小時候都聽過《糖果屋》的故事,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房子各個部位都能吃,但是你有聽過一間全部都由「菌絲體」所組成的房子嗎?更有趣的是,它跟糖果屋一樣可以吃!
巨型蜘蛛絲蛋糕?其實是滿滿的菌絲體!
這棟被稱為「成長館」(Growing Pavilion)的大圓形建築,是上(10)月出現在荷蘭設計週的臨時展館,其整棟建築皆由「生物基材料」所組成,因此每處牆壁上都佈滿了一層厚厚的菌絲體,其他的框架、地板皆由木材及壓縮香蒲板製成。
從外觀看上去,「成長館」有如一個布滿蜘蛛絲的巨型蛋糕,這是由 Krown Design 工作室的佈景設計師 ── Pascal Leboucq 與 Erik Klarenbeek 一同完成的建築設計,他們希望可以減少建築所製造的二氧化碳。

成長館(Growing Pavilion)/圖片來源:New Heroes
另類綠建築!菌絲體可吸收其重量 2 倍的二氧化碳
其實製作團隊原本的構想只有從「蘑菇」而來,但後來他們決定把這個想法擴大,讓整棟建築都用植物、樹木和農業廢料建造而成。
該工作室的創辦人 Jan Berbee 表示,大多數建築使用的建材都含有聚苯乙烯泡沫(EPS),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多達建材本身的 3 倍,但是菌絲體卻不一樣,它可以吸收自己重量 2 倍的二氧化碳量,因此能夠抵銷建築物的碳足跡。
「成長館」的黴菌很大,在搭建期間,短短一週的時間內建築面板上就充滿了菌絲,建築師將其以烘烤的方式殺死並治愈真菌,使面板硬化並確保其不會在野外生長,然後再將菌絲體塗上生物基材料保護層,打造出這樣一座有別於以往我們所認知的綠建築。
The Growing Pavilion/Company New Heroes
不只能辦音樂會,長出來的蘑菇還能現採現煮
上(10)月荷蘭設計週展期,佈景設計師 Leboucq 利用「成長館」的空間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例如:邀請音樂家來為「成長音樂會」演奏,並且在每次表演後將聲音合併在一起,然後在成長館內重複播放。
此外,由於蘑菇會不斷從建材的面板中生長出來,所以每天下午 3 點他們還會在所有觀眾的面前採摘蘑菇並且拿去烹煮,民眾若想吃到這些蘑菇,可以到食品卡車去購買。

成長館(Growing Pavilion)/圖片來源:New Heroes

成長館(Growing Pavilion)/圖片來源:New Heroes
許多人對於「成長館」的味道感到好奇,不過唯一能確定的是,不管它聞起來有多奇怪,都不會比建築業最喜歡的材料之一 ──「甲醛」更難聞。
參考資料來源
1.《Fast Company》:〈This mushroom building cleans our air as it grows〉
2.《dezeen》:〈Pavilion grown from mycelium acts as pop-up performance space at Dutch Design Week 〉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New Heroes)
延伸閱讀
101 一天產生 7 噸廢棄物,靠瑞典「垃圾投遞系統」1.5 小時就全部收拾完!
【宇宙最黑建築】平昌冬奧館場特殊材質,黑到像是 PS 上去的假照片
【該考慮搬家了】科學家結合 AI 研究:身體胖不胖,跟城市建築設計有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