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崛起!外貿協會:台灣單車製造鏈跳脫代工的好時機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全球電動自行車產業迅速地在歐洲市場中擴張起來了,這個時候,台灣的機會在哪裡?我們是否有機會鑽進這篇藍海市場角逐一席之地?

任何一台知名品牌的自行車幾乎都包含了台灣製造的零組件,然而我們又該如何趁這個機會跳脫代工命運,提升設計能力並拉高附加價值,在這時代的轉型浪潮中奪得先機?(責任編輯:陳美羽)

自行車持續電動化和電子化,從驅動系統、電池、鏈條到無線連接全新變革,都為 ICT 供應鏈大本營的台灣廠商帶來新契機。

電動自行車崛起,銀髮族的交通新選擇

特斯拉(Tesla)引領電動車產業正在扭轉全球車市生態,而電動化的趨勢也朝向自行車產業擴散。看準新世代產業發展大趨勢,台灣產業鏈擁有高度彈性的研發及生產優勢,可望透過數位轉型升級開創新藍海。

電動自行車的崛起,讓更多騎乘者受惠,甚至吸引更多民眾變成車友,對於那些「力有未逮」的中老年騎乘者,能夠重新「展翅高飛」,或是擔心開車反應力降低的銀髮族轉向以電動自行車為交通工具兼具運動休閒功能。

歐洲市場接受度高,預計 5 年內擴張 3 倍

根據自行車歐洲行業協會(ZIV)發布數據顯示,電動自行車在歐洲有 23.5% 的市場占有率,2018 年銷售 100 萬輛,年增率達 36%,2019 上半年成長了 37%,凸顯電動自行車在當地市場的接受度。

根據市場報告資料,荷蘭的交易量在今年前 8 月增加近 36%,法國 2018 年電動自行車銷量也成長約 2 成,達到 33.8 萬輛的歷史新高,被視為歐洲的下一個重要市場。業者預估,歐洲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將於 5 年內擴張 3 倍,有機會達到 700 至 1000 萬輛。

運動風潮助長台灣自行車產值

有「自行車王國」美譽的台灣,在 2015 年來到產業高峰後,受到共享經濟崛起衝擊,一度走下坡;直到去年開始,電動自行車快速竄起,除了運動風潮外,也取代部分機車的市場占有率,帶動整體自行車產業產值回升,呈現「量減價增」的趨勢。

自行車持續電動化和電子化,從驅動系統、電池技術到無線連接、主動回報等有全新的變革,都為 ICT 供應鏈大本營的台灣廠商帶來新契機。

零組件 8 成以上 MIT,外貿協會:廠商應趁機跳脫代工模式

外貿協會展覽業務處高級專員巫宜學表示,任何一台中高階自行車幾乎很難避開台灣製造的零組件,台灣自行車相關產業登記的公司就超過 800 家,包括車架、鏈條、車燈等都是強項,其中鏈條大廠桂盟全球市占率超過 8 成,更是獨霸市場。

巫宜學表示,很多零組件與電動車完全不同概念,例如車燈,在電動車踩踏加速的過程中會有過熱、燙手的問題;電動車速度較快在防撞及抗顛簸的能力都需升級,輪胎、煞車系統也都有所差異,除了車體本身的設計跟結構外,人性化騎乘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如何讓騎乘變得更有效率與便利,就得依靠軟體來加以整合。

巫宜學表示,台灣廠商具備很高的彈性生產力及配合度是最大優勢,目前產業鏈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這一波電動自行車世代轉換之際,跳脫代工模式提升研發及設計能力,拉高附加價值;傳統自行車必須屏除舊有思維,借助台灣 ICT 產業的強項,讓產業鏈升級搶得先機。

「自行車 AI 數位轉型聯盟」成軍,台商積極布局歐洲市場

有鑑於全球消費市場走向少量多樣及客製化的生產模式,台灣傳統自行車製造業產線因高度依賴技術人力,面臨技術斷層、勞動力不足等問題,為了協助產業加速轉型,在經濟部工業局推動下,結合工研院及資策會,自行車 AI 數位轉型聯盟 10 月初在產業大本營台中正式成軍。

其實,不少廠商早己嗅得先機,提早布局,從業績及出口數據都指引了新趨勢。

根據經濟部統計,2018 年電動自行車產值突破百億元,達到 109.29 億元,年增 50.22%,產值創下新高。

面對德國機電大廠博世(BOSCH)、日本的 YAMAHA 及 Panasonic 等國際級集團均積極搶進電動車市場,台灣兩大自行車龍頭巨大及美利達也積極布局以鞏固地位。巨大在荷蘭設有物流中心、在匈牙利蓋新廠;美利達則運用德國閒置地,直接擴建電動車組裝生產線。

台商回流產值大增,各產業跨領域開創新藍海

在美中貿易戰影響下,台灣自行車大廠將高單價的 E-Bike 訂單從大陸移回台灣生產,挾著「台灣製造」魅力,台灣 E-Bike 今年前 3 季出口金額及出口量同步大增,成長均逾 1 倍。

除了巨大、美利達、桂盟等傳統自行車產業大廠受惠電動自行車需求推動營收成長外,包括 IT 產業的新普、達方科技、保銳科技等也都跨足電動自行車領域並逐步繳出亮眼成績,為產業開闢出新藍海市場。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台灣具產業鏈優勢 電動自行車成新藍海〉。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年產值成長逾 50%!電動自行車開創自行車產業新藍海
台北開到台南只要充電 10 分鐘!美學者用一塊「鎳箔」實現電動車快充技術
【Intelligent Asia】見證工業 4.0 之下的台灣製造業升級,並提供智慧工廠健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