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OVING 承襲中華汽車製造經驗,以四輪規格打造二輪電動機車
響應著智慧城市與環保的號角,消費者購買機車的傾向開始從燃油機車改為電動機車。且根據美國權威 Gartner 報告指出,全球電動機車的年銷售量將在 2025 年達到 7 百萬台,可見電動機車存在著龐大的潛在商機。
同時台灣政府也推出相關補助方案,降低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門檻,有效提升都市智慧化與綠能的進程。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政府、企業、國際趨勢相互加乘的效應,電動機車成為一個商機龐大的利基市場,多家機車供應商紛紛砸金入場,透過前沿的技術研發與應用獲取電動機車潛藏的龐大商機,而其中中華汽車旗下的 eMOVING 品牌則推出 125cc 機型 iE125,從高規格的技術與科技奪下消費者目光。
一台能「自動檢查部件健康狀況」的電動機車
中華汽車電動二輪營銷部副理江孟璋說明,台灣電動機車市面上以普通重型為主, eMOVING 過去主攻電動自行車、小型輕型及商務專用車型,不過因為輕型電機市場競爭者多、市場利基較小,因此 eMOVING 此次決定進軍 125 cc 的主流機車市場搶攻市占。
江孟璋強調,時下年輕人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在此趨勢下,「科技感」與「便利感」對消費者族群來說十分重要,甚至會成為用戶購車的一大考量。而 eMOVING iE125 就搭載了物聯網與雲端系統,透過 Fun 心騎 App 即可做到無鑰匙解鎖、自動找尋機車位置、機車儀表板個性化桌布切換的功能,還能自行檢測車輛各系統的健康狀況。

中華汽車電動二輪營銷部副理江孟璋
「消費者買到的是一個產品上的保障,不只安全也能一次買到所有騎車需要的功能。」江孟璋解釋,過去車主除了購車之外,還得多花錢購買如行車記錄器等設備,但 iE125 一車解決所有問題,只要簡單買一台機車即可省去其他比價的麻煩。
做一台節能、高性能、輕量化的白牌電動機車有多難?
然而要推出白牌的電動機車並非這麼容易。「中華汽車做電動機車已經快 10 年了,但是一直無法突破白牌車。」負責馬達與動力平台開發的中華汽車產品工程部經理劉坤一解釋,中華汽車對電機有三項要求,要節能、性能好、且輕量化。
為此,產工部在「機車動能」上做過多種嘗試,但往往因為性能不夠、馬達特性不符合需求、系統過於複雜等因素失敗。舉例來說,中華汽車為了讓機車馬力足夠,需要使用水冷式的馬達,但水冷式馬達相對來說較重,無法做到機車輕量化;而 eMOVING 使用的氣冷式馬達雖然重量較輕,但卻不會有馬力不足的狀況。此外,iE125 也採用過去被認為不節能的 CVT 無段變速系統,更要面對與機車傳動系統性能高度相關的普利珠材料挑選挑戰。如此一來,如何活用部件特性、找到對的素材,就成為中華汽車的一大挑戰。

中華汽車產品工程部經理劉坤一
劉坤一說,團隊光是找到符合節能、性能、輕量化三大需求的開發過程就耗時 3 年左右。中華汽車透過長期的研發與實驗,選擇搭載 CVT 無段變速系統,改變過去耗能、效率差的缺點,也使用沙灘車、重型機車同等級的普利珠塗上碳纖維,達到耐磨、能有效加速、提升效能。「在機車低速的情況下效率提升了一倍,原來是 20%、30% 的效率,直接就可以升到 70%」劉坤一解釋到。
把二輪當四輪做!搭載汽車的 CAN 2.0及車載乙太網路通訊協定
負責車體通訊網路、App 與智慧儀表的中華汽車前瞻技術室經理陳威鳴提到,iE125 雖然是二輪車,但全車搭載四輪車的 CAN 2.0 通訊協定,統一車體通訊網路,創造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的機車系統。「車體的測試驗證是最難的部分,」陳威鳴說明,iE125 除了能在自我檢測後,從手機 App 上顯示出詳細的機車部件情形,同時也可以透過一個診斷儀器,讓維修車廠能快速找到故障主因,不再無故把整個疑似有問題部件都換掉,節省維修人員的時間與消費者的金錢。
iE125 也是台灣唯一使用車載乙太網路的電動機車,陳威鳴強調「賓士、寶馬都在用同樣的技術」。車載乙太網路利用乙太網路的低成本及高數據傳輸特性,再加上車用強健的協定標準強化資料同步及安性,藉由此技術將行車紀錄功能整合在儀表,並透過一般雙絞線即可大量影像數據傳輸,大大降低車輛成本。

中華汽車前瞻技術室經理陳威鳴
「目前業界比較少人使用車載乙太網路,因為他的技術門檻是比較高的,」陳威鳴說明,中華汽車多年前自主開發多款四輪車時便開始向德國學習相關程式內容與驗證技術,並制定一整套找出兼具安全和可用性的協定規範及自動驗證系統,雖然一開始研發相對困難,也花了幾年,但現在就可將四輪的系統技術快速導入如電動機車等二輪車輛,更因為四輪車相對複雜,在導入系統較簡單的 eMOVING iE125 更達到安全和效率的成果。
電動機車市場競爭白熱化,除了電池系統外,企業也開始把市場目標轉向電動機車的性能與功能的可能性上,藉由解決消費者的使用痛點,創造更優秀的市佔率與口碑。而誰能奪下電動機車的利基市場,還是那些能了解消費者需求且不斷研發先進技術與快速導入市場以解決問題的電動機車廠商了。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電動機車將成下一個兆元產業,但台灣更該看的其實是「能源管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