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醫療曙光!高雄長庚開設「遠距醫療門診」,偏鄉民眾也能享有醫學中心診療服務

遠端醫療系統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現況,圖片來源:友信醫療集團

台灣城鄉醫療資源差距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療資源大多於集中於都會區,而因偏鄉交通往返相對困難,醫師到偏鄉現場診療意願低,導致偏鄉民眾無法獲得較完善的醫療資源。然而,隨著醫學科技快速發展,透過遠端親臨醫療系統,偏遠民眾能獲得較完善的醫療資源,進而創造另一種科技診療方式。

去年 11 月,衛生福利部於臺東醫院成功分院試辦「遠距醫療門診」服務。由高雄長庚醫院專科醫師透過遠端親臨醫療系統,協助臺東醫院成功分院的病患看診。

遠端親臨醫療系統主要讓遠距專科醫師透過系統協助當地醫師,共同為現場民眾進行診療,因為診療是醫療行為,系統需具備 Class II 第二級醫療器材認證。遠端專科醫師使用滑鼠操作現場鏡頭,無需現場醫護人員協助,就能主動控制遠端鏡頭掌握現場狀況。遠端專科醫師依照自己需求將畫面拉遠拉近,進行特定部位的觀測與確診;此外,系統還可外接五官鏡等醫療檢查設備,遠端專科醫師可以透過現場醫護人員操作檢查醫療設備,並且能在系統看到外部設備即時影像,讓醫師能快速確認病患的臨床狀況以及通知後續療程,精確判讀病情,提供會診建議及用藥建議給現場醫師,達到就近看診及分級醫療的目的。且傳輸具備HIPAA的傳輸加密機制,符合目前現行醫療資安規定。

友信遠端醫療系統實際展示,圖片來源:友信醫療集團

偏鄉病患常因交通不便,延宕治療的黃金時期

遠距醫療系統有效緩解偏鄉地區專科醫師人力不足的問題,目前臺東成功分院試行計畫,開設三個遠距醫療門診時段,讓台東成功、長濱及東河等 3 萬多名居民,可直接向 218 公里遠的醫學中心醫師協助看診,得到醫學中心等級專科醫師的建議,避免病情因診療延宕惡化。

以臺東醫院成功分院來說,該院專科門診診次不多,且當地醫資源又以內科、精神科、復健科為主,若當地居民染上稍微嚴重的疾病,往往得舟車勞頓地至少花上一個小時前往 51 公里遠的台東市區就診,更複雜的症狀甚至要到花蓮或更遠的醫院尋求幫助。

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明憲醫師表示,從這十個月遠距診療經驗發現,就診民眾普遍有抽煙、喝酒、嚼食檳榔的習慣,而這增加口腔癌的罹患風險。然而,即便偏鄉民眾感受到口腔異狀,卻會礙於交通不便,選擇忽視異狀而延宕就醫時間。

同樣是高雄長庚耳鼻喉科的主治醫師吳靖農也舉例,曾有偏鄉民眾得了慢性鼻竇炎,若能即時診治,一個月就能治療痊癒的病症,就是缺乏專科醫師判斷而錯失診療黃金時期,讓該病患治療了三個月仍久咳不癒。

吳靖農表示,願意到偏鄉服務的醫師專,受限自身曾受訓練的專業知識不一定符合當地需求,可能會有無法判斷病症而錯失治療黃金期的情形發生。透過遠端親臨醫療系統的協助,專科醫師得以穿越距離的隔閡,協助當地醫師共同幫助病人快速確認病灶根除疾病。

「平均分配」醫療資源,不一定能改善偏鄉現況

遠距醫療服務的投入,其實也有助於分級醫療及醫療資源分配。早期對於偏鄉醫療服務,多半仰賴公費醫師下鄉支援,但台灣每年培養的醫師人數有限,可以讓每個地區的民眾都得到相同醫療資源並不容易,而且每個醫師擅長科別不一樣,若刻意平均分配醫師人數會造成反效果,甚至會產生醫療資源的浪費。吳醫師說:「一個受訓完五、六年的專科醫生到偏鄉診療,一天只能看幾個專科病人,其餘都是看家醫科的患者,這效益其實是不好的。」另外,專科醫師也會因為地處偏遠而無法繼續進修。吳醫師認為,若將醫師資源留在醫學中心或大型醫院裡,醫學中心專科醫師透過遠距醫療設備協助偏鄉醫療當地醫師診治,反而更能服務更多偏鄉地區民眾。

遠距醫療系統有效提升診治效率,節省院方成本

除了強化臺東醫院成功分院現場醫師更精準了解病患狀況外,遠距親臨醫療系統也節省了高雄長庚醫院的人力與時間成本。吳醫師表示,進行遠距醫療診療時,高雄長庚診間內只需要專科醫師操作遠端親臨醫療系統了解現場患者狀況,並給與建議醫囑及用藥建議。

此外,系統也能協助醫師避免不必要的精力耗費,讓醫師就能將心力用在和面對病患的問診行為上。吳醫師表示,耳鼻喉科看診大部分需要外部設備檢查,尤其是鼻腔內視鏡的影像,如今有了遠距醫療系統及現場醫護人員協助操作醫療檢查設備,偏遠地區的病患也能得到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服務。

由於民眾反應良好,衛生福利部預計將遠距醫療服務擴展到其他需要醫療資源地方,希望透過遠距醫療系統的應用廣布以及遠距門診的經驗累積,造福更多偏遠地區的醫療環境。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人機協作進入手術室】AI 手術機器人如何降低風險,創造院方醫療優勢?

外科醫師的第 3 隻手,持鏡機器手臂畫出微創外科新樣貌

提升台灣醫療品質下一步:如何透過科技降低院內感染的潛在風險?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