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諾貝爾大會開始公布 2019 年的得獎者!7 日公布醫學獎得獎者,由 3 位英國與美國學者獲獎,他們研究細胞如何感知與適應氧氣濃度變化,有助於了解癌症的機轉,帶來新的治療方式,因此獲獎。(責任編輯:郭家宏)
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7 日表示,3 位英國與美國學者因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及適應氧氣濃度變化的能力,為癌症治療締造新猷,而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諾貝爾大會指出:「當前學術界的實驗室與藥廠都致力於研發新藥,藉由啟動或抑制氧氣感知機制,以介入不同的疾病狀況。」
諾貝爾大會:他們建立了解氧氣濃度如何影響細胞生理機能的基礎
所有的動物細胞藉由氧氣轉化食物為可用的能量。
諾貝爾醫學獎評審委員強生(Randall Johnson)表示:「不過氧氣可供給細胞、組織與動物本體的量大不相同。諾貝爾獎頒發給 3 位醫學領域的科學家,因為他們發現了當氧氣濃度降低時能讓細胞調節適應的分子機制。」
3 位得獎者中,61 歲的凱林(William Kaelin Jr.)任職於美國霍華休斯醫學中心(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63 歲的塞門薩(Gregg Semenza)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細胞工程研究所(Johns Hopkins Institute for Cell Engineering)的血管研究計畫主任。
65 歲的雷克里夫(Peter Ratcliffe)則是倫敦法蘭西斯克利克研究中心(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臨床研究主任,也是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標靶研發院(Target Discovery Institute)主任。
諾貝爾大會指出:「他們為我們建立了解氧氣濃度如何影響細胞新陳代謝與生理機能的基礎。」
新時代醫學契機!
再生醫療崛起,台灣的研發角色在哪?
《點我搶先免費報名!》
2019 Medicine Laureates 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 and Gregg L. Semenza have identified molecular machinery that regulates the activity of genes in response to varying levels of oxygen.#NobelPrize pic.twitter.com/LiExfH74rh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7, 2019
研究細胞對氧氣的感知能力,有望發現抑制癌細胞的方式
塞門薩研究名為紅血球生成素(EPO)的基因,這個基因會使人體產生更多紅血球,以及隔離有助於 EPO 適應氧氣濃度稀薄的獨特 DNA 節段。
雷克里夫與塞門薩運用這項發現證明,氧氣感知機制存在於人體幾乎所有的組織中。
凱林發現另一個存在於遺傳疾病患者體內的基因,它會增加他們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這個基因重塑人體防止癌症發作的能力,並且對於癌細胞如何因應低氧至為關鍵。
他們的研究有助了解人體處於低氧狀態時,細胞的獨特調節過程,這有助於我們運動時讓肌肉發揮功能,以至於適應高海拔的生活。
細胞對氧氣的感知能力在胎兒發育和製造新血管時也很重要。
許多疾病與 EPO 有關,包括腎衰竭與嚴重貧血。
癌症腫瘤會利用人體調節適應氧氣的機制,控制血管的生成,讓癌細胞擴散。諾貝爾委員會表示,有多項實驗正在進行,以研發能中斷這項進程而可能阻止腫瘤增生的藥物。
諾貝爾獎獎金達 900 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 2807 萬元)。
7 日公布醫學獎得主後,8 日和 9 日公布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10 日將一併公布 2018 和 2019 年文學獎得主,11 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得主將於 14 日揭曉,為 2019 年諾貝爾頒獎季畫下句點。
由於「#我也是」(#MeToo)運動揭發的性醜聞影響,去年是 70 年來文學獎首度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季,2018 年諾貝爾文學獎延後,將與 2019 年的文學獎一同頒發。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諾貝爾醫學獎 英美3學者研究細胞運用氧氣獲殊榮〉。首圖來源:中央社、Nobel Prize YouTube 頻道)
更多關於醫學研究的消息
精準醫療 in Taiwan!3D 傷口量測系統用「雷射」精確記錄,創造可靠診療數據
研發全球最小智慧溫度計,台灣醫療新創愛微科獲得 100 萬美元的跨國投資!
從量子物理轉戰 AI 醫療,這個清大博士挑戰醫界超高難度領域:病理學影像 AI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