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近幾個月,科技巨頭正面臨反壟斷的控訴。不同於傳統經濟學裡的壟斷,這些科技巨頭並沒有哄抬價格,反而提供低價,甚至是免費的服務,這對消費者來說可是好意一樁。
那為什麼美國政府要反壟斷?(責任編輯:郭家宏)
本文經《商業周刊》授權轉載
文/ 林易萱、洪婉恬
每天 3 分鐘,看一則時事、長一個知識。
這個夏天,對 Google、Facebook、Amazon 和 Apple 來說,最煩的事情,大概就是「反壟斷」了。
從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司法部瞄準四大巨頭,啟動反壟斷調查,9 月 9 日,50 位州總檢察長更宣佈加入調查 Google 的陣營;Facebook 則在前一週就被紐約州為首的 8 位總檢察長盯上了。美國兩黨合作,逼臉書和谷歌接受聯邦層級的考驗,並不好混。
如果壟斷行為成立,這些科技巨頭可能會被迫「拆分」。
過去我們對「壟斷」的理解,多是從消費者角度看:如果一家企業獨大,擁有價格制定權,沒有其他選擇的消費者,可能就虧大了。但是,上述這四家公司,Google、FB提供免費服務、Amazon 讓你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商品、Apple 是比較貴但並不是「非買不可」。
為什麼還要拆分這些公司?
針對這些巨獸科技企業的「反壟斷」,並不是從是否影響消費者權益這個角度出發的。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品牌與數位行銷教授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曾經撰文,指出拆分科技公司的四大原因:
賺得盆滿缽滿,卻吝於繳稅
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是 Apple,它的「利潤」超過了 Facebook 和可口可樂的收入;它在海外持有的現金,足以收購迪士尼和 Netflix。
但全世界最會避稅的公司之一,也是 Apple,它把利潤轉到像是愛爾蘭等地區,從 2007 年到 2015 年,Apple 只支付了 17% 的稅;Google 付了 16%、Amazon 付了 13% … Facebook 最少,只付了 4%,而 S&P500 指數的平均稅率是 27%。
蓋洛威的文章還寫到,從 2008 年以來,Amazon 一共繳了約 14 億美元(約新台幣 434 億元)的税,但它的對手 Walmart,卻繳了 6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 兆)的稅!
更多的利潤,更少的工作機會
Google 和 Facebook 的獲利和市值不斷創新高,與此同時,他們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卻沒有跟著變多。
(編按:以下數字為蓋洛威於 2018 年 2 月撰寫文章時的數據)
Google 和 Facebook 在 2017 年時,為了因應公司擴張的業務,而創造了 2 萬個新職位。但是,同樣的產值,若換成美國五大媒體服務公司(WPP、Omnicom、Publicis、IPG 和 Dentsu),則需要 21 萬名傳統廣告人士。換句話說,Google 和 Facebook 讓 19 萬名廣告業相關從業人員,必須回家吃自己。
對比同期的其他大企業,P&G 員工人數 9.5 萬人、Intel 員工數 10 萬人;Google 只有 2.3 萬人,Uber 更厲害… 1.2 萬名員工,而 Uber 分布在全球的「司機夥伴」們,無法享受 Uber 數百億美元的股權價值,也拿不到健保費或失業保險。
Amazon 有 50 萬人,看起來很多吧,可是 Walmart 有 230 萬人。
壓制競爭,用「收購」消滅有威脅的公司
FTC 主席 Joe Simons 舉 Facebook 併購 Instagram,Google 併購 Waze,Amazon 併購 Diapers.com 為例,大型科技公司,透過收購小型科技公司,造成市場壟斷,損害整體市場競爭力,使創新生態系不再健康。
美國上市公司的數量,是 22 年前的一半,而創新經濟中的大多公司都明白,它們最有可能、或唯一的生路,就是找到「富爸爸」;不是被 Google 那樣的巨擘收購,就是關門回家。
每當這些公司說要進入哪一個新領域,該領域中原有的公司就會受傷。Amazon 宣布將出售處方藥時,醫藥類跌了 3~5%;Amazon 宣布收購 Whole Food 超市的 24 小時內,大型食品雜貨類股下跌了 5~9%。
該被監管、卻不受監管的服務
2018 年 3 月,Facebook 發生大規模個資外洩事件,一家位於英國的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利用臉書的數據分析受眾資料,然後對這些受眾投遞經過設計的信息,最終影響了美國大選結果。
Google 旗下 YouTube,最近也因為違反兒童線上隱私保護法,準備和 FTC 進行和解,更不用說,民粹、暴力、色情的內容、網路霸凌、網路成癮等等。使用 Google、Facebook 的服務如此容易、不需門檻,殊不知,這些服務卻比其他產品更需要被監管。
正所謂,免費的最貴。佛州總檢察長 Ashley Moody 向公眾拋出疑問,「如果我們放棄的個資越來越多,這樣換來的東西真的叫免費嗎?如果線上廣告價格越來越高,因為單一公司掌控一切,這樣換來的東西真的叫免費嗎?」
為什麼要拆分大型科技公司,蓋洛威的觀點,可能是行動的起點。
延伸閱讀:
一款「護蛋褲」叫好叫座!男裝讓業績股價都大漲,Lululemon做對了什麼?
台大4年拿書卷獎,想當「服務生」卻被同學嘲笑…有一種人,別人看他優秀,他卻自認一無是處
兩廠商傳Line給同一客戶,一個被封鎖,一個拿到訂單!看懂Line溝通大忌和禮儀
未來,最不值錢的就是房子!億元投資大戶:結構性經濟風暴來臨,再苦都要學會2種技能
丈夫哭說不能接受我罹癌、婆家要我高抬貴手…那年我得到了乳癌,卻失去了婚姻
※本文刊登於《商業周刊》,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關於科技公司與反壟斷相關消息
壟斷市場?亞馬遜大手筆投資 Deliveroo 百億台幣,英國政府:不准!
歐盟又開罰!Google 再被控壟斷網站廣告,累計罰款已超過 2800 億台幣
Google 壟斷 Android 市場?歐盟開罰史上最高罰金 1545 億,還要求 90 天內限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