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市場火熱 但市場正在避開賠錢貨如Uber、Lyft。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Uber、Lyft 和 Slack 等知名新創都在今年完成 IPO。共享辦公空間——WeWork 和健身服務公司 Peloton Interactive 也將首度上市掛牌。

然而,獨角獸風光上市的背後,是表現糟糕的獲利狀況,這也讓華爾街的投資人掏錢時,不得不三思。相較於前幾年的盲目追捧,這些新創需要拿出好表現,來獲得市場的支持。(責任編輯:施怡婷)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一直在賠錢的獨角獸正在失去投資人的青睞,Uber、Lyft 和 Slack 今年在華爾街 IPO 後的表現相當糟糕,這可能表明投資人對無法獲利公司的胃口正在減弱。

齒形矯正新創企業 SmileDirectClub 週四 (12 日) 的災難性 IPO 也沒有幫助,雖然該公司週五出現反彈,但其股票在 IPO 時跌幅超過 25%。它也是一家虧損的企業。

WeWork 潛藏巨大虧損,軟銀籲延後上市

對於像 WeWork 這樣的公司來說,這可能是個壞消息,WeWork 的股東們蒙受巨大的虧損,並且還面臨著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批評。

We Company 計劃未來幾週內在納斯達克上市,儘管據報導它可能被迫將其估值削減一半以上,可能低至 100 億美元。日本科技巨頭軟銀 (SoftBank) 是 We Company 的最大投資人,據說也曾敦促該公司延後其 IPO。

熱門的飛輪設備和串流健身服務公司 Peloton Interactive 也將首度上市掛牌。

Peloton 的銷售額飆升,但虧損卻在失去控制,最近一個財政年度的虧損接近 2.46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4800 萬美元。

投資人應該警惕無法獲利的獨角獸

BCA Research 首席美國投資策略師 Doug Peta 表示,這種懷疑態度可能是個好兆頭。這表明投資人並不像 1990 年代末那樣處於瘋狂狀態,當時很多網路公司幾乎沒有營收,更別說獲利了,但它們上市的第一天股價就增加一倍多。

Peta 表示,「We Company 應該盡可能地賺錢。我不確定該如何提升整個市場的觀感來適應這個框架。對我而言,似乎已成了落後時代潮流的年齡層。」他指的是該公司在 IPO 招股說明書中嘲弄般的任務聲明。

他說,「投資人開始鄙棄這種冠冕堂皇但沒有實質底子的商業計劃,這是個好現象。這代表現在不是 1999 年。人們並沒有失去理性。」

一些在過去幾年中上市的成功公司要嘛已經獲利,要嘛預計會在今年稍晚時和 2020 年產生實際獲利。其中包括電子簽名軟體公司 Docusign 、網路視訊公司 Zoom Video  和植物性食品領導者 Beyond Meat 。

Frost Investment Advisors 資深基金經理 Alan Adelman 指出,許多尋求上市的虧損企業現在可能會因為投資人更具挑剔性並且正在尋找獲利而陷入困境。

他說:「市場已出現從成長型股票轉向價值型股票的輪轉。」「部分成長型個股已失去動力。」

谷歌和臉書在上市時就已經獲利

Uber、Lyft 和 Slack 的大跌是這種趨勢的證據,長期投資人意識到,對這些新創公司來說入手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沒有跡象表明它們能夠在可預見的未來產生獲利。

但像 Uber 和 Slack 這樣的公司可能更像是 1998 年和 1999 年 IPO 的網路公司,而不是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臉書。

雖然在 IPO 時市場這兩家企業的公司治理存在擔憂,但谷歌和臉書在上市時已是產業中不可否認的市場領導者。而且兩者都已獲利。

因此,儘管谷歌的股票上市第一天並沒有飆升,臉書甚至上市後前幾個月還出現下滑,因投資人擔心該公司是否會成功轉型為更具行動性的戰略,但過去幾年中兩支股票都飆升,而且現在都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

WeWork、Uber 和 Slack 在任何一家能成為 FAANG 俱樂部等級之流前,還有很多東西需要自我證明。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IPO市場火熱 但市場正在避開賠錢貨如Uber、Lyft〉。首圖來源:Flickr,CC Lisenced。)

延伸閱讀

加州立新法:保障 Uber、Lyft  司機的勞動權,最低工資、失業保險、帶薪病假都有 

【估值 470 億】WeWork 營收都拿去付房租?IPO 招股說明書:未來預計再繳 1.5 兆給房東

【深度分析】估值 470 億的 WeWork 傳下週 IPO,3 分鐘告訴你共享空間到底在紅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