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新戰場】Wemo 稱霸雙北、GoShare 插旗桃園,誰將取得先機?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灣共享機車 Wemo 上半年表現良好,較去年同期成長 5 倍,更成為亞洲最大規模共享機車服務商。另一方面, Gogoro 近日宣布 GoShare 即將在桃園展開共享服務,讓台灣共享機車市場戰火持續延燒,究竟這塊新藍海將鹿死誰手,而各家廠商又擁有那些優劣勢呢?(責任編輯:蕭信隆)

近年來,共享經濟潮流正夯,共享交通服務在國內外,皆掀起一股新的運輸浪潮,而如何在創新科技不斷衝擊舊有社會秩序之間取得平衡,考驗著政府與業者的管理智慧。

2016 年底,當共享交通觀念在台灣仍未盛行時,WeMo 便率先在台北都會區推出共享機車服務。「未來 6 個月營運時間,將是能否存活的關鍵時期。」當時,WeMo Scooter 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昕霈對這套營運模式能否成功,顯然還有些許保留態度。

如今近 3 年過去了,中間歷經了共享單車 oBike 風光進軍台灣,卻留下廢棄單車問題黯然退場、共享汽車 Uber 也一度因面臨天價罰款,暫時退出台灣市場等法規的難題,倒是 WeMo 奇蹟似地茁壯成長,不僅營運服務範圍及電動機車數量持續擴增,如今每輛電動機車的單日使用量,也成長了 3 倍之多。

共享機車成功關鍵:大眾運輸成熟度

而有 WeMo 的成功案例在眼前,現在連電動機車市場領導品牌 Gogoro 也宣布,要在8月底推出共享電動機車服務「GoShare」,看來共享機車在台灣市場似乎大有可為。

「長遠來看,都會區採用這種共享載具,一定是利大於弊。」台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主任李鎮宇解釋,業者初期投放電動機車到市場時,無可避免會發生民眾的私有機車與共享電動機車穿梭在街頭的情況,不但沒有解決交通問題,反而還有占據公有停車格等影響公共資源或秩序等疑慮。

車聯網將成智慧城市發展關鍵!8/31 CONNECT 論壇,掌握最新科技脈動

但他指出,等到民眾需要淘汰老舊機車,而市場上又有其他替代方案時,就很可能選擇共享而非自行購買,進而達到逐步降低城市機車停放數量的效益。

不過,李鎮宇也提醒,共享電動機車模式能成功的一大關鍵,在於當地區域的大眾運輸是否成熟。「假如你今天騎到目的地,卻發現目的地沒有其他的交通方式可以回來,你敢騎共享電動機車過去嗎?」他認為交通運輸服務需要讓民眾有可預期性,若目的地區域附近沒有共享電動機車,至少也要有公車、捷運等其他交通選擇。

GoShare 桃園出發,數據分析提升用戶體驗

關於這一點,相比於從大台北出發的 WeMo,選擇以桃園作為 GoShare 服務起點的Gogoro,顯然處於不利地位。

事實上,Gogoro 在規畫 GoShare 服務之前,GoShare 新事業總監姜家煒與團隊已認知到桃園的大眾運輸滲透率不如雙北,但談起這個問題,他的臉上卻不見絲毫擔憂。

一方面,「一直以來,都有各縣市政府想找我們合作,談一輪下來後,覺得桃園市政府願景跟我們最契合。」另一方面,姜家煒也相當有自信:「只要產品與使用者體驗做得夠好,不必擔心沒人要用。」

(閱讀全文)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華為新手機不用鴻蒙系統了?華為:只是被美國逼急的備案

為什麼牛奶瓶是方的,可樂瓶卻是圓的?

租房子冷氣壞掉,房東叫我出一半,合理嗎?律師:決定關鍵在

(本文經合作夥伴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Gogoro拚共享短租 桃園首發對尬WeMo〉。首圖來源:  今周刊

延伸閱讀

【台灣共享機車進軍海外】WeMo 上半年成長 5 倍,將朝海外城市擴大營運版圖!

【計費方式公布】Gogoro 共享機車服務 Goshare 來啦,8/29 桃園正式上線!

Gogoro 的本業才不是賣機車!三分鐘帶你瞭解為什麼他們要拚共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