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AI to the Future】專訪吳恩達── AI 大神首次來台演講, AI 領域的愛迪生或特斯拉會不會在台灣出現?

(Credit: 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汪忠信)

AI is the New Electricity.(AI 就像新發明的電。)」 被譽為 AI 大神的吳恩達 8月27日在台灣首次公開演講時,簡明扼要的開場

史丹佛電腦科學與電子工程系客座教授、Google Brain 部門創辦人,吳恩達在國際人工智慧領域與同樣出身於史丹佛的李飛飛齊名,都被視為馬首前瞻的關鍵人物。

AI 在 21 世紀將如何大幅度改變人類歷史?「在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人類透過電氣革命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紀。透過電力取代原本的蒸汽引擎,我們改善了交通、製造、農業、健康產業等等。現在 AI 已經蓄勢待發了,它會對各產業帶來同等程度的巨大影響」他說。

AI 對於 IT 產業的影響已經是無庸置疑的,更高的電腦運算能力與數據量讓現代的電腦可以輕易做到圖像、語音識別或是很高程度的數據分析。不過,打造一個 AI 賦能的 IT 產業並不是吳恩達想達到的成就。他看得眼界更高更遠,思考的是如何建設一個由 AI 賦能的社會。吳恩達眼中的 AI 賦能社會是一個所有人都能從重複的工作瑣事中解放出來;並且能享受到 AI 所帶來的利益。

吳恩達在推進 AI 賦能社會這個目標中,一點一滴地累積諸多里程碑:創立 Google Brain 部門,透過深度學習技術讓電腦首度有能力可以從照片中辨識出一隻貓;創立了線上學習平台 Coursera,在上面開設機器學習課程,至今已有 240 萬人線上註冊;從 2017 年起,連續創立新創公司,如推廣機器學習教育相關的 deeplearning.ai、協助企業上手 AI 技術的 Landing.ai 與專門孵化早期 AI 新創的 AI Fund。從他的佈局來看,可以看出一個串連教育、現有產業與新創公司的 AI 新光譜正在慢慢的聚合成型。

AI 時代的愛迪生會在哪?

如果把視角拉回到一個世紀以前,你會發現當年的愛迪生與特斯拉也是透過類似的進程累積創新發明,進而改造一整個世代的社會與生活。

發明大王愛迪生 4 大核心發明:電燈、電話機、留聲機和電報機,極大程度的改善了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透過電燈,夜晚的工作與生活方式被改善了;電話機讓訊息傳遞的速度與成本開始下降。愛迪生某種程度上重新設定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吳恩達以及他所創建跨及全球的 AI 生態系社群,是不是可能成為 AI 時代的愛迪生或是特斯拉,以一個具備時代性高度的技術與視野為全球社會打開下一個世代進展的起源?

(Credit: 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汪忠信)

AI 怎麼應用?吳恩達的三個原則性步驟

這一次吳恩達首度來台公開演講,以主題「人工智慧的下一步是什麼?」開啟與台灣產業領導者、技術開發者與學術研究人員的對話。吳恩達相信, AI 將會啟動所有產業的變革,他建議:「Build AI for industries where Taiwan is already strong.(在既有台灣強勢產業上建造 AI)」。

在演講上吳恩達提到一個投注諸多資源在 AI 研發的企業上,並不一定等於 AI 企業,甚至也不一定保證這樣的研發概念可以帶出新型態商業價值。他說明,要找到合適的 AI 策略與計畫可以遵循三個步驟。

首先,從小計畫開始做(start small)。很多企業一開始便想透過 AI 大幅改變企業的運作模式或是產品,再因計畫太大與對 AI 的知識不夠完整導致失敗。吳恩達建議從小計畫開始執行,並且不要只著重在單一計畫,一開始建議從 6 個左右的 AI 產品開始,直到產品研發接近尾聲再去決定哪幾個商轉、應用的可行性比較高。

再來,企業主應該重新思考 AI 的應用方式,AI 自動化並不會取代工作,而是替代「工作項目」。最後核心則是要思考自己的垂直產業中,有哪一些工作項目可以被自動化取代,並且去思考其中的創新商業價值

圖說:吳恩達認為要找到 AI 技術與垂直產業領域裡面的交集,才是企業思考 AI 轉型應該要執行的方向。(圖片來源:吳恩達,未經授權不得引用。)

近期,吳恩達持續為 AI 願景進行全球布局。近日,他宣布了在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麥德林(Medellín)為上述這些 AI 公司(Landing.ai、deeplearning.ai 、AI Fund)開設了第二個辦公室,他相中的是當地的人才、以及教育、商業生態系統。就像台灣一樣,哥倫比亞並不是「傳統定義」的 AI 強國,但是吳恩達卻在其中看見了屬於未來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