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近日,由於中國涉嫌使用社群平台,散播抹黑「反送中」的消息,推特和臉書共移除千個帳號,就連 Youtube 也封鎖 210 個頻道。
中國網民則選在微博轉發「我支持中國香港,你們可以關我帳號了」,以表抗議。
這場資訊戰還沒完。根據 BBC 的報導, 包括中國外交部、中央網信辦在內的官方機構,多次花費數百萬元人民幣,將海外宣傳及輿情蒐集案,發包給官媒。(責任編輯:施怡婷)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 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中國官方粉飾形象的「大外宣」政策,如今已向臉書、推特、YouTube 等平台伸展,日前更群起攻擊香港「反送中」運動,這種「借船出海」的行徑不但令全球側目,也引起西方世界高度警覺。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今天發表長篇報導,披露中國官方各大系統,透過動輒新台幣上千萬元的重金招標方式,與中共旗下官媒結合,由這些官媒出面,在上述社交平台及其它管道建立帳號,大力宣傳北京官方的觀點。
散播「黑」反送中消息,推特、臉書移除千個帳號
紐約時報先前報導,中國為打擊香港「反送中」運動,運用國營媒體及其掌握的上述社交平台發動訊息戰,鼓動反西方與民族主義情緒,試圖醜化「反送中」。
為此,推特(Twitter)日前將 936 個可疑帳號停權,並將禁止中國國營媒體藉推特發表具宣傳性推文;臉書(Facebook)則移除 7 個專頁、3 個社團和 5 個帳號,移除理由是不希望平台「被用來操弄人群」;YouTube則封禁 210 個頻道,原因是散播香港示威的不實訊息。
由此可見,雖然這種「借船出海」的宣傳策略,在對付香港「反送中」上觸礁,但也同時證明臉書、推特、YouTube 等平台,如今已成為中國「大外宣」的「重點戰線」。然而,中國至今反而持續封鎖這些平台,不讓自己的網民接觸。
BBC:政府花數百萬人民幣,外包「海外宣傳」及「輿情蒐集」
根據 BBC 報導,中國政府近年來的招標公告顯示,包括外交部、中央網信辦在內的官方機構,多次將金額動輒人民幣數百萬元的海外宣傳及輿情蒐集案,發包給官媒。這既顯示了官媒和政府間在體制內的互動,也暴露了兩者以商業合約為紐帶的對外宣傳。
報導提到,像是中央網信辦從 2018 年至今年的 2 項大型招標案,內容都是要求投標者「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開展網上重大主題宣傳」。結果,2 案都由人民日報得標,金額合計高達 1068.6 萬元(新台幣約 4800 萬元)。
令人不解的是,上述 2 項招標案 20 日被網友在推特上披露後,中央網信辦21日便將相關資訊全數刪除。
此外,中國外交部新聞司 6 月間也推出一個名為「境內外輿情服務」的招標案,金額也達 338.5 萬元,要求投標者要 24 小時監看中外各主流媒體及記者涉及中國的報導,並匯編訊息報告。結果,7月 間便由環球時報旗下子公司得標。
而連點閱數、粉絲數中國官方也不放過。2 月間,新華社轄下中國經濟信息社以 500萬元公開招標,徵求製作及傳播英文短片的投標者,內容是要涵蓋臉書、推特、YouTube、領英(LinkedIn)等平台,且明確要求「一年內總體觀看量不少於 1000萬次」。
到了 7 月,中新社則開出約 125 萬元的標案,為自家的推特帳號推廣公開招標。內容明確提到,投標者必須在 2020 年 2 月底前,粉絲數量要達到58萬。
資訊戰開打!學者:中國要影響國際輿論走向
研究中國外宣工作多年的紐西蘭學者布萊迪(Anne-Marie Brady)表示,中共對宣傳一向採取「飽和」策略,也就是利用每一個可能的宣傳管道,上述社交平台自然不例外,目前是影響國際上關於中國政治議題的輿論。
前媒體人、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閭丘露薇直指,舉凡在紐約時代廣場螢幕買廣告,以及利用上述社交平台作宣傳等,都是「借船出海」的「大外宣」。
但閭丘露薇表示,中國官媒從來不是英文世界閱聽人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而這些受中國影響的社交平台帳號卻推送大量社交性內容,「連專業性屬性都喪失,可能更降低公信力」。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國藉臉書推特發動訊息戰 BBC揭露招標案動輒千萬元〉。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撐香港】推特、臉書大砍中國上千水軍帳號,向「反送中」假新聞宣戰
解放軍鎮壓香港?前大摩分析師:金融中心地位將不保,最糟引爆中國「金融風暴」
【五大國際影響】香港「反送中」危及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其中一項居然和台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