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研究表示,只要將全球 1% 農業用地轉換用於太陽能發電,就可以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中國是世界上太陽能最大的市場,國內擁有400多家企業。2015年,中國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生產國。
然而,今年六月中國官方繼調降風電補貼後,宣布調降太陽能補貼。外界其為「531 新政」,降補貼、限規模的力度更是超出預期,堪稱史上最嚴苛。
受 531 新政影響,根據 TrendForce 綠能研究(EnergyTrend)指出,展望 2019 年下半年的模組市場縮小,但今年仍有機會突破 120GW 。但相關的研究依然沒有停下腳步,美國大學近期就有突破性發現。
全球 1% 農田設置太陽能發電,美大學:可滿足世界用電!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發起一項研究,在都市、沙漠、熱帶草原和闊葉混合林等 17 種地景安裝 Tesla 太陽能發電系統。研究結合了微氣候研究站的平均氣溫、風速風向、太陽照射強度等數據。
結果顯示,發電量最高不是既定印象中的沙漠,而是「農田」。透過研究表示,只要將全球 1% 農業用地轉換用於太陽能發電,就可以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主導研究學者之一的 Chad Higgins 副教授表示,「事實證明 8000 年前,農夫就找到了地球上接受太陽照射的最佳地點。」
研究也發現,這 1%的農用地分布於美洲西部、非洲南部以及中東。該區域日照充足、風力與溫度適中、濕度低最適合進行部署農業/太陽能混合發電系統。
這些地方的混合發電量可以到達每平方公尺 28W/h,且跟世界銀行關於全球能源需求數據比對,理論上只要安裝足夠的發電系統,就可滿足世界用電。
臺灣農地長出「光電板」,揭秘全台種電亂象
將視角拉回台灣。事實上,多年前台灣中南部農田就部署了大量農業/太陽能混合發電系統。這一切都源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從此開啟台灣農地長出「光電板」的奇景。
缺電、核能存廢、火力發電廠造成空汙,近年來能源問題在台灣掀起諸多討論,發展綠能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
為衝刺綠能發電,2013 年 10 月,政府修法將「光電設施」歸類為農業設施,不需申請變更、也不必繳回饋金,業者只要拿農業單位核准的文件,向能源局申請即可。
據報導,當時每度電的躉購費率高達 12 元,申請案大爆發,「假種田、真種電」的亂象叢生,逼得相關單位南下視察。
累計至 2017 年底,六縣市因違法而廢止的案件達 129 件,其中台南占比近七成。農田綠電未達預期效益,政府又將重心轉往鹽田、魚塭、埤塘與濕地,但隨即引來環境團體抗議。
生態一旦開發,就回不去了。該如何在環境與綠能發電中取得平衡,持續考驗政府的智慧。
參考資料來源:
1. 《Clean Technica》:From 1% To 30% Solar Power Without Losing Farmland — How Is That Possible?
2. 《 Scientific Reports》:Solar PV Power Potential is Greatest Over Croplands
3. 《遠見雜誌》:農地種電三部曲 步步驚心
4.《中時電子報》:史上最嚴苛 陸推531新政 太陽能業寒心
5.《Energy Trend》: 2019 年第三季全球太陽能模組需求暫時放緩,全年仍有望突破 120GW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Oregon State University。)
延伸閱讀
【張育寧的主筆嗨賴】日本電力自由化打下智慧城市基礎,台灣下一步的能源策略是什麼?
Google 購買台南太陽能發電廠 10 MW 電力,完成首筆亞洲再生能源交易
【不用核電,真的可能】電力自給率超過 2000 %!日本如何在 6 年內從核災區變身綠能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