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自身研發的鴻蒙系統,作為 Android 系統外的「B 計畫」。華為認為,鴻蒙系統的重點,就是擁有跨平台、跨設備的能力,能在手機、平板、智慧電視、智慧手錶等多種終端平台上運作。華為稱之為「分布式」的作業系統。
此外,華為也宣布,搭載鴻蒙系統的智慧電視將在中國上市。為何華為不選擇市占較高的手機,而是選擇智慧電視,作為鴻蒙系統的首發?(責任編輯:郭家宏)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9 日,華為在其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如市場預期向外界發布其自身研發,能應用在全場景的分散式作業系統—鴻蒙 OS。
在進入萬物相聯時代,華為認為作業系統需要具備跨平台、跨設備的能力,不像過去手機與 PC 的作業系統是分開,無法直接相互配合。
鴻蒙 OS 的出發點和 Android、iOS 都不同,鴻蒙 OS 能夠同時滿足全場景流暢體驗、架構安全可信、跨終端無縫接軌,及一次能開發多樣終端需求。
鴻蒙 OS 四大特性:
第一、分散式架構首度用於終端 OS,實現跨終端電子設備無縫配合
鴻蒙 OS 的「分散式 OS 架構」和「分散式軟匯流排技術」透過公共通信平台、分散式資料管理,分散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等四大能力,最後可使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作業相互配合能力,進而帶來的無縫體驗。
第二、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 IPC(進程間通信)技術實現系統流暢運作
鴻蒙 OS 透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 IPC 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執行指令前分配系統中指令執行優先順序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使應用程式回應時延降低 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可使 IPC 性能大大提升,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 5 倍。
第三、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安全可信
鴻蒙 OS 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鴻蒙 OS 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從源頭驗證系統正確,無漏洞的有效手段,提升資訊安全性。
鴻蒙 OS 首度將形式化方法用於終端 TEE,顯著提升安全等級。同時因鴻蒙 OS 微內核的代碼量只有 Linux 宏內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擊機率也大幅降低。
第四、透過統一 IDE 支援一次開發,多終端設備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用
鴻蒙 OS 憑藉多終端開發 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同時,開發者可以基於同一工程高效建構多終端自動運行 App,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終端電子設備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用生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第一個取代 Android 虛擬機器模式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一次性將高階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此外,方舟編譯器未來將支援多語言統一編譯,可大幅提高開發效率。
TO 編按:華為選擇「智慧電視」作為搭載鴻蒙的第一個硬體系統
開發者大會的隔日(10 日),華為宣布,搭載鴻蒙系統的智慧電視將在本週於中國發售。不是手機,也不是平板,華為選擇「智慧電視」作為搭載鴻蒙的第一個硬體系統。
根據 xda developers 的資訊,華為開發鴻蒙的目的,是因為現有的 Android、Windows 等系統接受制於美國,華為需要一個擁有掌控權的「B 計畫」。然而現有的行動裝置平台市場已被 Android、iOS 等系統壟斷,而且那是個「贏者全拿」的市場,新進挑戰者(例如 Windows Phone)會因為缺乏網路效應,無法吸引開發者開發 APP,造成服務匱乏,無法吸引使用者而宣告失敗。
但智慧電視的生態系相對簡單,使用者擴充功能的需求也比較低;此外目前智慧電視最主流的作業系統 Tizen,市占也才大約 20%。因此,智慧電視成為鴻蒙系統初期「練等」的地方,等系統更為成熟,或許市場上就會有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華為開發者大會〉一文統整:鴻蒙系統四大特點〉。首圖來源:鉅亨網)
更多關於華為的消息
華為 P30 出貨破 1000 萬台、擴大對台投資,台灣總代理:Android 系統若遭禁有 B 計畫
川普尷尬!華為提供 5G 設備,讓菲律賓決定與中國結盟打造 5G 網路
【中美貿易戰】華為美國研發公司大裁員!華爾街日報:預估解雇上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