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下,民眾習慣使用 App 購票,舉凡高鐵、台鐵能夠線上訂票且使用 QR Code 掃碼上車,但客運乘客卻得臨櫃排隊買票,尖峰時段更是大排長龍,使得民眾怨聲連連。搭乘客運的麻煩大大影響使用體驗,而這些問題將在今年八月一次解決。
台北轉運站的購票窗口常因逢年過節開始大排長龍,且痛苦的是,旅客就算花時間排隊還不一定買得到票。未整合的客運購票系統,讓車位資訊像個謎,常常排了半小時的隊才發現想搭乘的車次已客滿,換別家客運時又得重新排隊的情況時有所聞。對業者來說也一樣複雜,因為大量倚賴現場排隊售票,業者難以掌握乘客數,往往只能靠過去經驗作車輛調度安排。不友善的購票與候車經驗,讓國道客運的競爭力持續下滑,營利也變得困難。
為了重拾旅客青睞、提升客運服務品質,負責台北轉運站營運的萬達通實業與 9 家客運業者合作,將車位、車次等資訊進行整合,在經濟部工業局支持下推出「智慧行動票證暨轉運站加值消費整合服務 App」,系統預計於 8 月上線試營運。
整合客運訂票系統,萬達通:對乘客與業者都是雙贏
「這項計畫能夠順利推動,最關鍵的是客運業者對我們的信賴,以及工業局的大力支持,」萬達通實業總經理陳慶祥說。萬達通已成立十年,慢慢地與客運業者的關係從早期的對立至今已越來越和諧。儘管 App 盛行已久,這個時機點才開發似乎嫌晚,但以整體推動及運作來說現在做卻是剛好水到渠成。
要整合客運業者的系統並不容易,尤其在 9 家業者中包括統聯、阿囉哈、葛瑪蘭、和欣及國光客運等 5 家都已自行開發智慧票證;除了系統、資料欄位不同導致整合成本高昂,部分業者也還沒準備好將系統智慧化。萬達通透過獲利提升、業者車輛調度方便、降低空位率等整合優勢,已成功說服 5 家業者進行整合,App 將能呈現共計 51 條路線的座位空位及價格。旅客只要輸入目的地就能查詢有哪幾家客運提供載客,並可直接選擇訂票。「對客運業者來說,整合在統一 App 上可能形成競爭壓力,但有競爭才有進步,相信對乘客與業者來說是種雙贏,」陳慶祥說。
陳慶祥回憶當初有了 App 的開發構想去對經濟部工業局提案時,立刻得到工業局的正面支持,認為這就是智慧交通的方案並隨即派人協助輔導。「工業局很有遠見。在過程中,我們真正感受到工業局是希望帶領產業往前衝,」陳慶祥說,工業局不僅在計畫經費上補助支持,還從計畫的永續經營面上建議萬達通除了開發交通票證之外,還可以和其他產業合作,提供旅客更多的服務,例如和零售業、旅遊業合作,讓旅客未來在 App 上不只能購票和查詢,還能同時進行伴手禮選購、觀光景點及餐廳美食規劃等。
https://www.facebook.com/TechOrange/videos/358274411513469/
憑 QR Code 就能搭車,智慧票證 App 是智慧交通第一步
萬達通智慧票證 App 利用 QR Code 無紙化又能儲存在手機上的特性,除了解決旅客購票困擾、讓客運業者票卷調度更順暢並節省多餘成本外,透過訂票系統的數據可讓主管機關公路總局更精準掌握運量以便於採取各項疏運措施。而長遠來看,透過萬達通訂票系統所累績的大數據更有助於未來在整體交通建設上的規劃。
此次計畫整合主幹命脈國道上的 9 家客運業者,而其他區域路線所衍生的交通整合服務也是萬達通未來下一步預計發展的區域聯乘轉運計畫。此外萬達通預計將與觀光業合作,觀光客到各大旅遊景點只要事先使用 App 就可完成購票還可直接憑 QR Code 登車,節省旅客時間,真正落實智慧應用,以科技協助地方產業發展的目標。「智慧票證 App 只是第一步,展望將來擁有運量的大數據後,不管在未來交通建設或觀光規劃上都有更多發展的可能。」透過智慧行動票證 App 計畫陳慶祥勾勒出萬達通未來願景。

經濟部工業局推動的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主要以交通、健康、安全、教育、農業、能源、零售、觀光等八大領域為示範應用服務重點。而在智慧交通領域中,除了萬達通智慧票證 App 外,還包括由遠傳電信、台灣國際、歐特儀、研揚等廠商發展的智慧停車服務,透過地磁感應與影像辨識技術,掌握了全台共計 4 萬個以上的戶外車位停車狀況,讓駕駛透過 App 就能快速找到鄰近車位、搜尋路徑,還可線上支付停車費。這項服務已經遍及宜蘭、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屏東、宜蘭、台東等縣市,並持續在其他縣市擴散當中,未來,開車族在全台跑透透,都不必再為了找停車位煩惱。
8/23 「TBS 台北轉運站」 App Store/Google Play 同步推出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