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中國經濟成長創 27 年來新低!但關鍵原因卻不是「中美貿易戰」?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中國經濟放緩,成長比率達 27 年來新低。本文深入討論,什麼原因造成中國逐漸失去經濟優勢?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多大?或是否另有原因?(責任編輯:陳伯安)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中國官方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 6.2%,創 1990 年代初以來的最低值。美國總統川普在中國資料出台後立即表示,美國關稅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有經濟學家說,美國關稅之外,中國國內需求下降以及私企被擠壓也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他們說,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會讓川普在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時覺得自己更有力量。

中國經濟成長達 27 年來新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 7 月 15 日公佈,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 6.2%。這是自 1992 年開始記錄以來最低的一次。中國第一季度的報告是經濟增速 6.4%,而 2018 年全年為 6.6%。不過,這個數字還是落在北京 6% 到 6.5% 的預估值內。連中國半官方的環球時報在星期一的評論中也承認,「這個的資料給人的第一感受是有些沈重」。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正值美中關係出現波折,美中貿易戰正酣之時。川普在看到中國的經濟資料後,7 月 15 日華盛頓時間一大早推文說,美國對華關稅對此發揮了重大作用。

川普在推文中稱,「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速是 27 年以來最低的。美國關稅對那些希望離開中國、前往不徵收關稅國家的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成千上萬的企業正在離開(中國)。」

他還說,「這就是中國為何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原因,並希望(自己)當初沒有違反最初的協議。」 「與此同時,我們從中國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關稅,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這些關稅是由中國貨幣貶值和進口來支付的,而不是由美國納稅人來支付的。」

中美貿易戰是中國經濟放緩的主因?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星期一在回答美國之音記者提問時也說:「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對中國來說十分艱困。你讀讀華爾街日報今天關於公司撤離中國的報導。有些公司去到亞洲其他國家,有些則回到美國。所以我想那傷害了中國經濟。」

貿易問題專家、公共政策部落格 RealityChek 的創辦人艾倫·托納爾森先生(Alan Tonels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這當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談到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時,你總是會考慮到其他許多的原因。中國金融體系就一直有問題,它限制了信貸了流動,這當然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如果你考慮到自去年夏天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實施,造成中國對美國出口的顯著下跌,證據也是蠻強的,這顯示這些貿易限制嚴重影響了中國經濟的增長。」

托納爾森說,貿易戰不僅造成了中國對美國出口的顯著下滑, 也造成了西方和美國對中國直接投資的減少。長期的貿易戰促使許多跨國公司尋找將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地方的方法,特別是東南亞地區。

內需疲軟和私企被擠壓或許是更大的原因

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資深貿易和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在給美國之音記者的 Email 中說:我不相信中國官方的增長資料,無論是好是壞。中國經濟最近七、八年一直在放緩。所以,經濟減速跟貿易糾紛沒有什麼大的關聯。

不過,托納爾森認為,中國國內需求疲軟也是原因之一。

他進一步解釋說,隨著十年前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向內需主導轉型,中國經濟對世界依賴在進一步減少,中國經濟資料顯著下滑顯示,中國內需並不能足夠取代出口帶來的經濟增長。也就是說,驅動內需的引擎出現了問題

托納爾森還強調說, 中國官方的資料可能並不值得信賴,真實的情況可能要糟糕得多。

雖然中國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價格上漲一直很平緩,非食品通脹溫和,但中國很多人卻抱怨說,實際生活費用在迅速上升,特別是食品,還有租金和其他日常開支。

一直支撐中國經濟的房地產銷售,在今年第二季度也失去了增長的勢頭。今年,頭六個月的房地產開放投資增速放緩到 10.9% 相比之下,今年頭 5 個月的房地產投資增速為 11.2%。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知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說,中國國內需求的下降以及私企被擠壓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更大。

他說,中國國內需求 2018 年的增長率是 7%,而今年上半年只是 5.5%。他預計,今年整年的增長可能會在 5% 以下。

他近日在該研究所一個有關中國與世界經濟的研討會上說: 「我並不是在暗示貿易摩擦對經濟的影響為零,但是,我認為內需的下降以及私營企業的疲軟問題更大。當然,如果川普總統將關稅擴張到另外的 3000 億美元(約 9 兆台幣)的貨物,可能會進一步打擊中國 2020 的經濟增速。但是,到目前為止,你提到的那些預測,只是涉及到 0.2 個百分點,而我們看到是,與去年的平均數相比,內需下跌在今年第一季度造成的是 2 到 4 個百分點的不同。」

他解釋說,增長放緩的最大原因是中國私營企業被擠壓。民營企業被擠壓的最大標誌是失去了從大型國有銀行的貸款管道,現在連民企的其他融資管道影子銀行也遭到打壓,民營企業被進一步削弱,並被國企收購。

拉迪說,雖然中國政府高層在去年晚些時候意識到了危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承諾民營企業會得到更多的貸款,中國央行推出了旨在促進中小企業貸款的舉措。雖然監管機構一再敦促大銀行向小型企業和私營部門提供更多貸款,李克強總理7月2日再次強調了這一點。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勸告的效果有限。拉迪說,2019年第一季度的銀行貸款資料顯示,這一措施並沒有被完全執行。

拉迪警告說,除非中國改變金融政策,也就是國企享有銀行貸款的優勢,否則私企還是會繼續遇到貸款的困難。根據中國官方的報導,截止 2017 年,中小微企業就業人數已經佔中國就業崗位的 80%。拉迪說,截至 2017 年,因為偏向大企業的經濟政策,大約 10% 的私企宣佈破產或是被大企業吞併,中國從而失去了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

也有不少的報導提到,中國經濟處於全面減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全球經濟正在放緩,出口也在放緩。

川普: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成為美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