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際調研機構—PwC,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AI 的發展將在 2030 年時為全球產業帶來 14% GDP 成長,相當於 15.7 兆美元(新台幣 471 兆),而其中近半又將落入積極投入 AI 領域的中國口袋,將在13年內為中國帶來 26% 的經濟成長。
中國積極佈局人工智慧(AI)。國務院去年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分3階段實行。目標是 2030 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要超過人民幣 1 兆元(新台幣 4.5 兆),預估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人民幣 10 兆元(新台幣 45 兆)。
三階段打造 AI 帝國,中國聚焦生態系、應用場景、核心技術
國務院列出了中國發展AI的三大階段,分別以 2020 年、2025 年與 2030 年為劃分點。期望在 2020 年,初步建成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出該領域的優秀企業;到2025年,則能進一步擴充應用場景,發展智慧醫療、製造和農業等,將 AI 與生活做更緊密的結合;最後階段 2030 年則期望中國不論是在 AI 的理論、技術與應用都能領先全球,成為全球主要的AI創新中心。
為實現此目標,人才培育是不可或缺的。從 2019 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在一線城市部分中小學,開設相關課程。且根據網易報導,研究該領域的博士生畢業後,平均年薪高達 80 萬元人民幣(新台幣 400 萬),比 2017 年的 50 萬元人民幣(新台幣 200萬)增加60%。
CB Insights 評選:全球 32 家 AI 獨角獸,中國佔 10 家
除了人才培育外,中國也積極扶植 AI 新創。根據中國清華大學的報告顯示,2017 年中國該領域的新創公司募資總額為 277 億美元。
這也反映在最近的統計數據,今年 3 月國際調研機構—CB Insights,選出 32 家全球值得關注的人工智慧獨角獸。報告顯示,截止目前已經有32家人工智慧公司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新台幣 300億)以上,而中國就佔了 10 家。
名單中包含備受關注的商湯科技,主要的產品包括圖像處理、人臉辨識、自動駕駛、擴增實境、深度神經網路等AI相關技術在全球皆有專利,成立雖短短3年, 擁有逾400 家大型企業夥伴,包括高通、華為、小米等,甚至大陸公安部也將商湯科技的人臉辨識技術應用於安防監控領域。
商湯科技去年四月,更獲得 6 億美元的融資(約新台幣 180 億),估值飆破 45 億美元(約新台幣1305億),是全球估值最高的 AI 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
1.《Medium》:〈China aims to be a leader in AI by 2030〉
2.《Forbes》:〈China’s AI Industry Has Given Birth To 14 Unicorns: Is It A Bubble Waiting To Burst?〉
3.《Bloomberg》:〈China Now Has the Most Valuable AI Startup in the World〉
4.《CB Insights》:〈The Increasingly Crowded AI Unicorn Club〉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延伸閱讀
我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你更應該問:如何讓 AI 為我工作
【5G 時代搶人才大戰】Yahoo 奇摩啟動人工智慧獎學金計畫,砸百萬助攻台灣 AI 年輕人才
一個「值得信賴 AI」長什麼樣子?歐盟發佈 7 條人工智慧的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