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面對局勢多變的貿易戰,蘋果全球最大合作夥伴鴻海表示「有能力因應」蘋果轉移供應鏈產能的可能需求。
不過,轉移產能並非易事一件。法人分析勞動力、當地市場能否形成群聚效應,這兩點將是關鍵因素。面對詭譎多端的貿易戰,鴻海集團會如何因應?(責任編輯:藍立晴)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美中貿易戰後續備受關注,蘋果先前傳出考量供應鏈部分組裝產能遷出中國。蘋果合作夥伴鴻海已備妥因應方案,法人分析勞動力將是鴻海是否搬遷產能的關鍵因素。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9 日近午在日本大阪舉行的 20 國集團(G20)峰會場邊會晤,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備受各界矚目。
iPhone 短期所受影響有限
華爾街日報日前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中貿易糾紛難解,促使蘋果(Apple)考慮分散供應鏈風險。蘋果要求多家供應商研究將部分產品最終組裝線遷出中國,但 iPhone 短期所受影響有限。
鴻海是蘋果 iPhone 最大的組裝代工合作夥伴,蘋果考量部分產品多達 1/3 產能遷出中國的可行性,引起外界對鴻海產能是否轉移的高度關注。
鴻海「中國以外」的總產能可因應美市場需求
鴻海新任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法說會中指出,集團在全球 16 個國家設有據點,中國大陸以外的海外 25% 總產能,可因應美國市場的需求。
劉揚偉表示,若蘋果有轉移供應鏈的需求,鴻海集團有足夠能力因應,不過美中貿易戰情況詭譎無法預測,持續密切注意客戶動向。
鴻海集團日前也表示,目前富士康中國大陸各園區生產經營有序進行,無撤資現象。未來富士康仍將持續扎根中國大陸,深耕發展。
外資和本土法人報告指出,鴻海集團在中國共有 32 個主要廠區,在中國產能比重達 75%,而蘋果占鴻海集團業績比重高達 49% 到 50% 區間。
勞動力是鴻海能否搬遷產能的關鍵
從鴻海新設經營委員會 9 位成員組成更可看出對蘋果的重視。不具名外資分析師點出,其中 2 名經營委員會成員姜志雄和林政輝,就代表客戶蘋果 iPad 與 iPhone 產品在鴻海集團內對應的負責人。
觀察供應鏈產能轉移條件,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分析,短期內像是鴻海等供應鏈廠商,要將蘋果產品在中國的組裝產線大規模搬遷到海外,相當不容易,這牽涉到當地勞動力訓練、土地、法規,以及零組件運輸物流等因素。
尤其是在勞力部分,儲祥生指出,例如 iPhone 產品組裝需要大量的熟練人力,加上蘋果產品代工需求淡旺季差別明顯,在中國大陸之外是否有其他市場具備可迅速招募龐大且訓練有素的勞力,因應蘋果產品組裝需求,有待觀察。
能否形成「群聚效應」亦是重要關鍵
不具名產業人士表示,iPhone 前段機殼自動化程度相對高,後段零組件組裝除了表面貼裝技術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自動化程度較高外,其他製程自動化程度僅不到 10%,後段零組件組裝仍需要勞力,加上新款組裝生產線也會更新,需要熟練且大量穩定的勞動力供應。
觀察其他條件,儲祥生表示,貿易戰加速蘋果供應鏈廠商轉移產能到中國大陸以外市場,長期來看產能轉移趨勢持續,不過當地市場能否形成群聚效應,也是廠商考量是否轉移產能的重要因素。
鴻海在中國產能比重達 75%
蘋果先前公布的供應鏈名單顯示,鴻海集團在中國製造組裝蘋果產品的地點包括廣東深圳、廣東佛山、廣東中山、江蘇昆山、江蘇淮安、河南鄭州、河南濟源、河南開封、山西太原、山西晉城、浙江嘉善、河北廊坊以及四川成都等地。
此外,富士康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湖北武漢以及河南鶴壁市的據點,也列入蘋果前 200 大供應商。
中國是蘋果前 3 大市場,根據蘋果財報,截至第 1 季大中華區市場單季營收 102.18 億美元,占蘋果單季營收 580.15 億美元比重約 17.6%。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蘋果傳評估轉移中國產線 法人:鴻海要考量勞動力〉。首圖來源: 中央社 。)
延伸閱讀
【G20 川習會】習近平開 3 項談判前條件,事關 3 千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
【中美貿易戰】25% 關稅重傷「蘋果供應鏈」,德銀:台灣 GDP 預計狂掉 3 個百分點
【川普新關稅】iPhone 難逃貿易戰波及,凸顯蘋果依賴中國的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