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 全球投資達 30 兆台幣!金管會兩大新政怎麼帶台灣金融邁出「關鍵下一步」?

台灣金融新里程碑!純網銀執照與 STO 監管法規接連公布。

來自英國的純網銀—Monzo 於 2015 年創立,提供數位銀行服務,捨棄實體分行,一切交易只在手機或電腦進行。由於操作簡易、用戶不要一直跑銀行,所收取的金融服務費用也較低,用戶數已突破 200 萬,成為英國身價最高的金融機構之一。

去年 11 月,台灣金管會也為追趕這波「FinTech 」熱潮,正式開放純網銀執照申請,預計將釋出兩張執照。FinTech (金融科技)像一股超強龍捲風,打亂傳統金融交易的規則與面貌,進而改變社會大眾的消費習慣。

且根據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 Accenture 6月 20日發表的最新報告,這項調查涵蓋 21 個國家的 160 多家大型銀行。Accenture 表示,銀行的數位化程度越高,獲利能力也越強,但獲利能力提升主要得益於人力、服務成本降低,而非收入增長。

報告強調,過去 3 年全球傳統銀行為發展 FinTech 共砸 1 兆美元 (約 30 兆新台幣),發展 FinTech 是金融機構的當務之急。因此,如何設立符合趨勢的監管機制也成為各國政府要思考的難題。

台灣金融新里程碑!純網銀執照與 STO 監管法規接連公布

FinTech 利用創新的技術,解決傳統金融機構長期無法解決的痛點。然而,當一個新型態的服務進入市場時,勢必會受到政府單位監管。舉台灣為例,金融新創公司在服務上線前,須通過金管會嚴格的審核關卡。

針對此點,亞太區塊鏈發展協會顧問—在林盟翔,在六月舉辦的第三屆《Hit FinTech》金融科技產業高峰會上表示,「如果最後監管規範趨向保守,只會更加扼殺創新!」

一、中國純網銀起步快,台灣釋出執照追趕

大家是否遇過銀行大排長龍、交易程序繁瑣或下班時銀行已經關門的狀況?近年來,「沒有實體分行」、「所有金融服務皆透過網路進行」的純網銀是 Fintech 重點發展領域。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催生真正的數位銀行。

相較於起步較晚的台灣,2014年,中國就誕生首家純網路銀行—微眾銀行 ( WeBank)。提供線上信用貸款的服務,主力商品為微粒貸(個人信貸)、及微車貸(二手車貸),在正式營運後的7個月內,微粒貸貸出約人民幣8億元(約台幣36億元),並在2017年被 Financial IT 選為全球最佳純網銀。

而為避免台灣趕不上通往未來的列車,去年 11 月,台灣金管會正式開放純網銀執照申請,預計將釋出兩張執照。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先前指出,純網銀將能夠創造「鯰魚效應」,將來銀行、LINE Bank、樂天國際商業銀行都投入審核,相信也能激發更大規模的良性市場競爭。「執照三搶二」到底花落誰家?今年七月就能見分曉。

二、金管會將制定全球首個「STO 規範」

此外,另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金管會將制定全球首個「STO 規範」,預計 10月出爐,並定調 STO 屬於有價證券,應納入證交法規管理,規劃採分級管理,以募資金額新台幣 3000 萬元作為區分門檻。

顧立雄說,目前規劃採分級管理,募資金額 3000 萬元(含)以下,可豁免申報義務,募資金額 3000 萬元以上則應依「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申請沙盒實驗,實驗成功後依證券交易法規定辦理。

二十多年前,台灣喊出「亞洲金融中心」的政策願景,如今能否透過 STO 與純網銀開放兩大新政達到,此刻正是最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擷取自 Pixabay 官網,CC Licensed。)

參考資料來源:

1.《World Economic Forum》:〈Don’t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the fintech revolution

2.《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inancial Stability Implications from FinTech

3.《中央社》:〈全球首創訂STO專門規範 金管會法規10月出爐

延伸閱讀

【英國身價最高純網銀之一】創立僅 5 年、市值突破 780 億台幣的新創 Monzo 是誰?
最被看好的「純網銀國家隊」戲劇轉折!傳花旗銀行跟 PChome 不加入了        【LINE Pay 對槓金管會】LINE 拒絕提供盜刷交易資料,顧立雄:申請純網銀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