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機器人是否會在職場上取代人類一直被廣泛討論,雖然研究普遍認為自動化能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但根據《彭博社》報導牛津經濟的新研究報告,由於技術落差,2030 年機器人將取代 2000 萬份製造業工人職缺,該產業規模將縮小 8.5%,惡化社會經濟差距的趨勢。(責任編輯:方禹涵)
「《科技報橘》徵才中!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一項新研究顯示,到了 2030 年,機器人預計將取代全球約 2000 萬份製造業職缺,儘管這種情況能提高整體經濟產出,但將加深社會不平等惡化的趨勢。
低技術工作地區的失業率,將是高技術地區的 2 倍
這項 26 日公布的預測突顯出,儘管自動化和機器人能提供經濟效益,但人們愈來愈擔心這會不成比例地扼殺低技術工作,加劇社會和經濟壓力。
英國研究和諮詢機構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表示,機器人的崛起取代人類就業機會,這個情況在全球各地或國家內將會不均勻分布。
研究指出,由於機器人電腦視覺技術、語音辨識和機器學習的進步,已取代數百萬份製造業職缺且現在正在增加服務範圍。
這項研究得出結論,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低技術工作地區的失業率將是高技術工作地區的兩倍。
目前外界激烈討論自動駕駛汽車和卡車、機器人食物製備、自動化工廠和倉庫營運等技術的興起以及其對就業的影響。
技術落差導致大量工人失業
許多分析家指出,自動化通常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而非減少;但近年來這種趨勢導致技術落差,使得許多工人失業。
根據這份最新研究報告,當今「自動化」浪潮最後可能會提高生產力和促進經濟成長,創造的新職缺數量大約和取代的一樣多。
研究人員估計,2030 年若全球機器人數量增加 30%,全球 GDP 將因生產力提升而增加 5 兆美元。
研究作者寫道:「我們發現需要重複性的工作受影響最大,在倉庫工作的人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
研究並指出,「機器人將逐步擴大至零售、醫療保健、飯店和運輸等領域,同時還有營建業和農業」。
研究表示,這些影響依照每個國家和區域將不均勻分布。
TO 編按:
根據《彭博社》報導,牛津經濟學家表示,最容易受到機器自動化影響地低區,大多是在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的農業或工廠地區。美國最受影響的可能是農業發達的奧勒岡州 (Oregon),英國則是坎布里亞郡(Cumbria)。

「許多國家在大都會區繁榮的同時,與這些地區產生貧富差距。這些改變造成政治兩極化,凸顯未來以政策緩解機器自動化最這些弱勢地區受機器自動化影響的重要性。」- 牛津經濟研究院《機器人如何改變世界》。
牛津經濟學報告指出機器自動化未來對勞力市場帶來的結構轉變和新挑戰。在過去二十年中,超過一半的美國工廠工人已被機器人取代。而未來十年,最受機器自動化影響的三項工作領域為:運輸、建築和維護,以及辦公行政工作。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研究:2030年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份製造業職缺〉。首圖來源:Wikimedia。)
更多機器人的工作
童子賢:現在的機器人只有「小學程度」,不必擔心人類工作被取代
全台首家「機器人餐廳」開幕!機器人煮牛肉麵,3 分鐘立馬上桌
【工作效率廢到掉渣】日本獵奇飯店大裁員,過半數「機器人」慘遭辭退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