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台灣金管會正式開放純網銀執照申請,預計將釋出兩張執照。然而,歐洲的純網銀發展已經起跑多年。早在 2012 年至 2017 年期間,就出現 Revolut、Starling、Monzo 等數位銀行。
其中,來自英國的純網銀— Monzo 於 2015 年創立,提供數位銀行服務,捨棄實體分行,一切交易只在手機或電腦進行。由於操作簡易、用戶不要一直跑銀行,所收取的金融服務費用也較低,吸引不少用戶。
每周有逾 3.5 萬人申請,創投資金湧入 Monzo
今年五月,公司對外宣布,用戶人數在八個月內成長一倍至 200 萬人,是高盛數位銀行 Marcus 的 8 倍之多。平均每周有逾 3.5 萬人註冊 Monzo App,公司估值直逼 25 億美元。
在募資方面,Monzo 去年得到 Passion Capital 和 Orange Digital Ventures 等知名國際創投的投資,共募得 8,500 萬英鎊(33.8億新台幣)。今年,公司在新一輪集資規模更達到 1.13 億英鎊(45 億新台幣),代表其估值短短八個月就倍增至突破 20 億英鎊(787.5 億新台幣),成為英國身價最高的金融科技業者之一。
執行長—布魯菲德(Tom Blomfield) 對此表示,目前 Monzo 還未能獲利,所獲得的資金主要用於人才招聘、擴大公司規模。他強調,公司未來要賺錢,得讓用戶把 Monzo 視作主要交易的銀行。

計畫進軍美國,Monzo 插旗洛杉磯
總部位於倫敦的 Monzo更在 6 月 13 日宣布,將進軍美國金融市場,辦公室將會落腳在洛杉磯,預計聘僱 80~90 位員工。日後視發展狀況而定,也會把業務拓展至其他城市。
然而,根據外媒報導,Monzo 在英國雖然佔有一席之地。但進軍美國不如想像中簡單,要面臨摩根大通、花旗、富國與美銀等 4 大銀行巨擘的圍攻,還要和 Paypal 等新興金融業者等競爭。
針對外界的質疑,布魯菲德在採訪中表示, Monzo app 的直覺設計與交易便利性,優於目前許銀行。他強調,Monzo 會透過不斷優化服務,成為美國民眾的交易首選。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擷取自 Monzo 官網。)
參考資料來源:
1.《TechCrunch》:〈Monzo, the UK challenger bank, raises £113M Series F led by YC’s Continuity fund at a £2B post-money valuation〉
2.《Monzo》:〈Monzo is launching in the USA!〉